逃亡前發生了一段悲哀淒情的小插曲
從迪化撤出的隊伍中,一群精壯年輕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有著特殊背景,都是國府情報頭子戴笠的子弟兵。1946年,當蘭州特警班的副主任胡國振擔任新疆警務處長時,號召了120位同學前往新疆效勞,分派到各重要城鎮擔任第一線工作。
1947年,在中蒙邊境的北塔山事件中,當時柏大光與先父海玉祥奉命潛入蒙古科布多地區偵查俄軍的情況,剛跨過邊界不久即被蒙軍發現開始機槍掃射,就在槍聲間中,蒙族的海玉祥用當地蒙古部落的土話喊叫,蒙古軍士過來將他們帶回問話,當表明是海穆之子欲返鄉探親,蒙古軍士立即表態歡迎,無奈俄國軍官堅持扣留再查。當晚有人來打開牢門,讓他倆翻牆出去,那兒有兩匹馬,他們騎上馬就逃回新疆了。
1949年9月26日,當新疆通電改制易幟後,迪化頓時陷入慌亂,各地槍聲起落,這些戴笠子弟兵若不逃離,下場必定是受盡共黨折磨而死。當時有三位同學開車衝到醫院要帶走正在療病的海玉祥,他的女友陪伴在旁,也就一起上了車。她是當地王爺的孤女,由老王妃一手帶大,她堅持回家向母親道別,因路窄車子就停路口等候,忽然槍聲大作,封城的緊張壓力籠罩在同學臉上,海玉祥心想,同學這麼講義氣,他總不能害了人家!強忍心中無奈說:走吧!此一別留下終生的愴然。
騎馬山行帕米爾的準備工作
當時,不論是從蘭州、酒泉撤到哈密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或原本就在新疆各地的人員,大多決定取道南疆,攀越帕米爾高原,經巴、印東返重慶。所以各路人馬全都奔往南疆第一大城喀什,在此整裝採購冬季攀越帕米爾高原的必要物資。
當時由騎五軍馬呈祥軍長的衛隊一路護送的軍政大員,其中有周崑田、葉成、羅恕人等,從迪化奔赴喀什的沿途上,雖然新政權通令各地軍警:「將蘭、新兩地逃離人員,一律予以扣押,聽候處理。」但因此時共軍尚未入疆,各地都兵荒馬亂,基於窮寇莫追,也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新的領導班子對於迪化撤離人員,也就手下留情、虛應故事一番了。例如: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致電南疆警備司令趙錫光,催促「共軍已西進,返國人員從速離境,萬勿在喀什逗留」,所以各城鎮的軍警也多未阻攔,甚至很多地區軍隊不願投共而上山打游擊去了。但是由蘭州撤到新疆去喀什的人員,却因人數較少遭遇各種阻攔吃盡苦難。
當時陸續到達喀什的,除了軍政人員外,還有各界人士。冬季的帕米爾高原天氣寒凍,氣溫達零下30度,沿途居民很少,故所有吃的用的,都必須事前備妥。每個人都必須置辦從頭到腳的皮毛裝備以抗酷寒,還有至少足夠吃一個月的乾糧、醃菜、罐頭等食物,另外還需帳蓬及馬料。此外,一個人約需3匹馬,一匹騎人、二匹馱物,駱駝一峯可抵馬1匹半。採購物資備妥後,大隊人員乘車離開喀什經英吉沙到車路的終點,依格孜牙村。由迪化至此村已車行11天,2,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