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螞蟻集團開始向零售商投放名為蜻蜓(Dragonfly)的人臉辨識機器,大小與第一代iPad大致相當。去年,螞蟻集團推出了更緊湊的第二代機型。微信支付緊隨其後,推出了一款名為青蛙(Frog)的類似機器。
這些設備的單價在人民幣1699至1999元之間。兩家公司還推出了補貼計劃,幫助零售商承擔部分成本。微信7月份曾表示,其設備的使用量正在增長,約有16%至20%的青蛙設備用戶使用刷臉支付。
為了鼓勵消費者使用這些設備,支付寶還進行了一些改進,包括一項美顏功能,讓用戶的面部影像看上去眼睛更大,皮膚更白。該公司表示,基本算法是在不使用這些濾鏡的情況下驗證人臉的。
據支付寶用戶稱,綁定過程一直是個絆腳石。使用者需要打開支付寶應用程式、啟用刷臉支付功能,在零售商的設備前拍下頭像,然後輸入手機號碼或手機收到的即時驗證碼來驗證身份。人們有時不得不在其他店家重複這個過程,才能在多個場所使用刷臉功能。
現年30歲、住在上海的金融專業人士William Wang說,他在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旗下連鎖超市盒馬(Freshippo)購買食雜品時會刷臉,因為可以節省時間。但他在其他商店主要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付款,部分原因是在很多地方刷臉會讓他感到不舒服。他擔心個人數據被自己不太熟悉的公司泄露。
去年10月一項對中國境內6000多人進行的調查發現,近80%受訪者擔心因使用人臉辨識技術而導致個人資訊泄露。據南都個人資訊保護研究中心(Nandu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還有57%的受訪者擔心被追蹤。約41%受訪者願意刷臉付款,另有39%的人表示不願意。
今年稍早,美國一家名為Kneron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表示,能夠使用3D面具欺騙世界各地的各種人臉識別系統,包括接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平台的機器。該公司把自己的相關做法描述為一次測試。
螞蟻集團和騰訊的代表表示,保護個人數據和隱私是當務之急。螞蟻集團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其「微笑支付」系統的用戶必須經過兩步認證過程才能啟用該服務,然後需要在實體繳費終端驗證密碼。說到Kneron的測試時他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實驗室環境下代價高昂且耗時長的高度受控測試可在現實生活中複製。
Li Yufeng是上海超市連鎖店BK24的收銀員。她表示,每10個顧客中,約有兩名通過刷臉支付,有些人花的時間比較長,因為他們要調整姿勢,讓機器正確進行人臉掃描。
Li說,她認為使用二維碼的效率要高得多,並表示在她看來刷臉支付的唯一好處就是有時顧客會忘帶手機,或者不方便拿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