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表示曾讀過拙作「離岸風電大騙局」一書,並請教許多專家,9成不看好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產業。謝原先也很悲觀,但親自走一趟台中港工業區,感受整個產業要崛起的態勢,加上台積電宣布買下沃旭能源20年綠電,使他認為新能源可能是台灣除了半導體外,未來至少可能奔馳30年的新興產業。
個人不敢苟同謝董的看法。與謝董看法相反,個人認為發展離岸風電及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是蔡總統任內最大的施政錯誤。
依謝董所言,他看好離岸風電及新能源產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台積電向沃旭購買20年的離岸風電,另一個是他參觀了許多參與離岸風電的工廠,感受到整個產業的崛起。
單單由這兩個因素就斷定離岸風電等綠能產業很有前途似乎太輕鬆了。吾人先檢討這兩個因素是否足以斷定離岸風電產業是否有前途,再進一步以較專業的方法來檢視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前景。
謝董曾說過一家台積電可撐起台灣綠電產業。台積電向沃旭購電的裝置容量約92萬瓩,看來極為巨大,但個人在「台積電撐不起台灣綠電產業」文中曾解釋即使台積電要達到100%使用綠電,台積電購綠電上限也不過約250萬瓩。但蔡政府2025年風電及太陽能的裝置容量就有2670萬瓩,台積電購綠電上限不到全台绿電裝置容量10%,目標2050年全部使用綠電,目前市值排名全球前十的台積電也無法撐起台灣綠電產業。況且2050年距今還有30年,屆時台積電是否真的需要達到百分百使用綠電還有極大的變數。
參觀了幾個工廠及工地就斷定離岸風電等綠能產業是「除了半導體外,未來至少可能奔馳30年的新興產業」也頗為大胆。蔡總統曾指出建置離岸風電成本近兆元,謝所參觀的工廠都是國外風機廠商的下包商,這些國外廠商只要下包其總工程經費的零頭給國內廠商也至少有數百億元的訂單,足以讓國內廠商忙翻,但這就足以斷言離岸風電產業是「未來至少可能奔馳30年的新興產業」?
不知謝董是否參觀過捷運或高鐵工地?其規模之浩大,動員廠商之數目遠勝離岸風電。但捷運及高鐵完工後,台灣是否有捷運產業及高鐵產業可外銷其他國家?台灣只是捷運及高鐵的使用者,並未因工程期間規模浩大而建立相關產業。今天離岸風電工程看來浩大,但終究台灣只是離岸風電的使用者,並不表示台灣可以建立離岸風電產業。單單參觀工廠工地是無法了解台灣是否可成功發展離岸風電產業。
在以專業方法來檢視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前景前,應先探討為何台灣要發離岸風電產業?其實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只是蔡政府的特大遮羞布,還用了兩次。先討論台灣為何要發離岸風電?民進黨智庫發表的能源白皮書中明白表示發展綠能是為了取代廢核後每年400億度的無碳電力缺口。但蔡政府無法自圓其說者為:為什麼要以平均每度電5元的離岸風電取代同樣無碳但每度只有1元的核能?蔡政府在立法院也承認以綠能取代核能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1500億元。蔡政府只好倒因爲果辯解發展離岸風電是為了發展離岸風電產業。這是蔡政府第一次將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作為錯誤政策的遮羞布。
2018年兩次離岸風電標案每度電的得標單價差了不止一倍,在20年購電合約有效期間,全民將因此多付近兆元電費。蔡政府的辯解仍然是多花的錢是為了達成「國產化」,這是第二次將發離岸風電產業作為錯誤政策的遮羞布。
其實如果多花兆元達到建立號稱與半導體一樣偉大的離岸風電產業,大家也認了。但問題是花了大錢真能建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個人在「離岸風電大騙局」(電子書可免費下載)一書中以一章的篇幅解釋為何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此僅簡單說明。
發展任何産業至少要先作SWOT分析。這四個字母代表本身強項(Strengh),本身弱點(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機會及威脅表示市場及競爭者。
全球開發離岸風電已有20年,台灣起步太晚,在此一產業本來就極為落後,沒有什麼強項可言。以市場而言,蔡政府也明白指出目標是東南亞市場,但東南亞國家不是處於赤道無風帶就是正全力發展價廉又穩定的燃煤發電,沒有閒錢發展什麼撈什子又貴又要靠天吃飯「再生能源」的開發中國家。簡單一句話,根本沒有海外巿場。
以競爭者而言,中國大陸風電產業能量占全球之半,全球第一個專業離岸風電吊裝船決意號即為2005年大陸山海関造船廠所造。大陸全力推動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即使未來在亞太地區有離岸風電商機,只有担任下包商做一些零組件的台灣廠商有何能力與大陸風電製造商競爭?謝董參觀的華城與中興電工都是成立數十年的公司,一個專精變壓器,一個專精開關箱,與離岸風電核心技術有什麼相干?
當然沒有人有水晶球可以預知未來。但依蔡政府規劃2025年完成550萬瓩離岸風電裝置時,也是離岸風電國産化成功之日。吾人大可在2030年檢測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為台灣賺取了多少外滙,1兆元學費花得值不值得。個人在此可立下軍令狀白紙黑字認定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是一場大烏龍,大騙局。謝董也敢為離岸風電産業立下軍令狀嗎?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