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談臺灣意識與國家團結

2017-08-06 06:00

? 人氣

讓政治回歸理性與包容 團結才是出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法中,「自由、平等、博愛」雋刻為國家格言,意味著所有人在這片土地上之自由理應得到充分的保障、在憲法的制度下人人平等、所有人都有如手足般的相互扶持。法國雜誌Esprit的哲學編輯Paul Thibaud曾言:「我們有多麼視自由和平等為權力,也多麼有義務以博愛去尊重他人。故此,這是道德的格言。」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也亦然。

博愛,三民主義的立國精神,伴隨著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的紮根、萌芽。台灣意識的源流,來自於中華文明與台灣土地這兩個要素的結合,缺一而不可,然則在今日的台灣人卻因意識形態的因素鬥的水火不容,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要認清楚一件事情的是,台灣本土思潮中,早已雜揉中華文明與台灣土地這兩個要素,缺一而不可。台海問題,是政治問題,政治的問題就該用政治的方法去解決。在台灣內部,不論是認同中華文化多一點的泛藍或者是認同土地土親人親的泛綠,沒有優劣對錯,其實都是台灣意識的一部分,每一方的想法都值得被尊重。

故,只要是真心愛護這片土地的居民,無論泛藍或泛綠,都是愛台灣的台灣人,無關藍綠。也因此,在面對中共步步進逼下,團結才會是台灣唯一的出路。讓對的事情可以被理性的討論,讓好的計劃與建設可以被落實而執行,讓台灣/中華民國這部國家機器可以興隆的運轉起來。最後,「台灣最美風景是人」,博愛的精神可以浸染社會的每個角落,也唯有這股精神,台灣才能化解藍綠/兩岸的對峙的零和賽局,重新找回台灣再起的能量。

*作者任職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