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說服智利人民他們需要一個軍事獨裁的政權,CIA執行了一連串「偽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s),在智利各地策畫爆炸案,並設計成像是恐怖攻擊事件。CIA也獲命「顛覆經濟」,加速阿葉德政權的垮台。
隨之上任的皮諾契特將軍在17年的獨裁統治期間,造就無數血腥鎮壓事件,至少3000名智利人民被處死或消失。智利祕密警察首領後來被發現曾造訪華盛頓多次,且向CIA請領薪水,這也多少解釋了美國何以對智利境內發生的殘酷殺戮及折磨事件視而不見。
1983 - 格瑞那達(Grenada)政變
這個1974年脫離英國獲得主權的小島10年內便發生2次政變。1983年,推翻前任總理的左翼總理畢夏普(Maurice Bishop)遭到自家副總理殺害奪權。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表示,為了保護島上約1000名美國公民的安全,並回應東加勒比海國家組織(OECS)的維安擔憂,美國將出兵弭平內亂。
各國領袖紛紛震驚於美國侵略格瑞那達的軍事行動,聯合國(UN)亦斥之是「公然違背國際法」的行為。該年10月,UN譴責美國行為的提案受到安理會成員美國的否決。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也向雷根表示不滿,雷根則對於英國拒絕協助軍事行動感到「震怒」,因為美國1982年曾支持英國對抗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戰事。
2001 - 阿富汗政變
2001年「911」事件後,CIA特種行動作戰單位(SAD)便滲透進阿富汗,開始鋪設政變之路。這也是第一個由CIA而非美國海軍陸戰隊主導的大規模侵略行動。由於他們在阿富汗多山的地形內必須騎馬行動,也被稱為「騎兵隊」(horse soldiers)。大約有100名CIA騎兵隊與350名美國特種部隊聯同當地的軍事組織「北方聯盟」(Northern Alliance),順利在2001年年底推翻了塔利班政權。
即使前基地組織首領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已在2011年被美軍處決,阿富汗戰爭至今尚未完全了結。而阿富汗早在冷戰時期便是美蘇衝突的重要戰場之一,在蘇聯對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曾投入大量資源扶植阿富汗抵抗運動。
2013 - 烏克蘭政變
2013年8月,美國駐烏克蘭大使派亞特(Geoffrey Pyatt)同意資助美金5萬元,成立一間新的網路電視台「Hromadske.TV」。這間電視台在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於11月宣布拒絕一項歐盟協議的幾小時後正式上線。調查記者威斯曼(Steve Weissman)認為,若不是Hromadske.TV在基輔獨立廣場的即時轉播,這場革命可能完全不會被電視播報,而亞努科維奇也能在抗議形成氣候前將之擊潰。
一支在網路上火速走紅的示威影片「我是烏克蘭人」(I am a Ukraine)為反政府勢力吸引不少同情聲浪,而這支影片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在地」。它事實上是一名美國電影製作人的作品,而這名電影製作人與華府對外關係委員會(CFR)智囊團成員戴蒙(Larry Diamond)關係匪淺。在反政府運動中具有關鍵影響力的公民平台「新公民」(New Citizen),也幾乎完全是由美國政府資助的。
除了上述事件以外,南越、土耳其、薩爾瓦多與尼加拉瓜等國內政也有美國介入的痕跡。隨著時代演變,美國的行動方針也有所進化,但她圍堵俄國的熱情似乎仍然不變。斯隆試圖提醒讀者,俄國大概不會成為替烏克蘭危機帶來和平的使者,但美國恐怕也無法扮演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