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媒體的初選民調,因公正性受到質疑而鬧得沸沸揚揚。身為民調界長期工作者,原應遵循所受專業訓練及此行業共同默契,保持「不語」,不對各種民調評論與指點,但因網路真假資訊充斥、帶風向等狀況嚴重,所以仍試圖以近日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幾項調查為例,整理三個常見繆誤,做為公眾在判讀各種民調資訊的參考。
網路民調充滿虛假及操縱。
就先從網路民調開始吧。此次引起爭議的主題是高雄市民進黨內初選,yahoo及蕃薯藤的調查結果被指有「灌票」的情形,不僅單日內衝高數萬票數(蕃薯藤被指一晚衝135萬票),投票結果也與傳統調查的結果有很大出入,事後,這些不公正的調查結果被某些人取材用做宣傳。
這個事件的爭點有兩個,一個是灌票,一個是事後宣傳。後者非屬民調討論範圍,就擱下不論。但灌票說的指述可能嗎?技術上來說,是絕對沒問題的。
雖然這兩個投票活動都限定一帳號一天一次投票權,但熟悉網路架構的資訊人都很明白,只要寫個程式,將cookie上的瀏覽記錄刪除,就可於當日重覆點選投票,更有甚者,再抓個鍵盤精靈程式,就更能自動化地投票,一天一台裝置投上十數萬票,並非不可能。至於,是否只有一人灌票?又灌到哪去?只要yahoo和蕃薯藤願意開放資料供檢視,要釐清並不難。
看一看yahoo民調。高雄市從7/17—7/20共投了21萬3472票,台北市從7/27—7/30投了1萬513票。同樣為期四天,何以高雄的投票數比台北多了近20倍,其中大有玄機。
反過來看,投票數低,就不是被操縱的嗎?顯然不是。
民調界對於網路民調一直都嘗試要使其更精準化,但始終未將其納入正統調查的原因(除了某些特定主題),主要是因網路世界的高匿名性、可操縱性及低識別性,使研究者無法正確推論至整體。
以yahoo台北市長的投票來看,總投票人數中的人口結構,與台北市現有投票人口的結構有很大誤差(如下表)。
這個誤差的解釋有很多,包括虛擬身分、網路世界的使用習慣差異…等,不管為何,都共同指向一個清楚的結論:網路民調的低可靠度。至於此份民調中還有開放北中南東各地居民投票、並且無法辨識投票者是否居住在台北市…等問題,自然就都不用再討論了。
在被利害相關者操縱、可靠度十分低落的情形下,網路民調目前的處境已淪為被綁架利用、甚或自導自演的宣傳工具。如果再看到任何網路民調結果發佈,把它丟到垃圾桶就是。
問卷設計預設立場及目的
問卷設計是調查研究極重要的一環。客觀的調查者會極力避免問卷設計時的誘導及預設前提,但就算是文字上看來中立客觀,也不代表不會讓我們偏視或偏聽。有兩個例子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