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世界工廠」不排碳,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做到?在9月24日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視訊演講表示,中國打算在2060年以前達成「碳中和」,雄心壯志令全球訝異。但國際環保組織「能源與潔淨空氣研究中心」認為,考慮到中國的能源結構、產業比重及消費習慣都還未邁向綠能生活,碳中和目標恐怕得來場「革命」才能達成。
中國經濟在過去數十年快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國家,超過第二名美國的一倍有餘。但快速崛起仰賴的是大量基建計劃與製造業,過程中高度依賴煤炭、石油等能源。中國近年雖然積極發展潔淨能源產業,甚至給予許多補貼,但仍有77%能源來自火力發電,其餘才是天然氣、風力、核能與水力等潔淨能源。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19年燒掉近40億噸的煤炭,是全球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今年初春,大規模停工和限制出行讓中國的碳排放量急遽降低,空氣汙染也大幅改善,但這種情景並未維持多久,國際組織「能源與潔淨空氣研究中心」(CREA)分析師米莉維塔(Lauri Myllyvirta)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經濟壓力更讓工廠不敢怠惰,春天結束前、企業趕著開工時,中國的空氣汙染就已回到與同比相當的程度,碳排放量恐怕不降反升。
綠色和平組織亞洲區(Greenpeace East Asia)氣候與能源政策顧問李碩表示,中國意圖在40年內達到碳中和目標確實是「史無前例」,但他也說:「要達到這個願景,必須大幅重新擘劃中國的經濟模式。」
CNN報導,中國為了減少碳排放,多年來都鼓勵煤礦場「捕捉」挖礦過程排放的甲烷,將這種溫室氣體封存或轉化為全球暖化潛勢(GWP)較弱的二氧化碳。但這些努力似乎都於事無補,根據2019年權威期刊《自然》(Nature)一份研究顯示,中國的甲烷排放量還是呈現穩定增長;而國際能源署(IEA)也發現,2019年中國的碳排放量足足比2005年高出80%。
CREA調查發現,中國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廣東、江蘇等8個省分,光是2020年就推動了6000億人民幣(約台幣2.5兆元)在煤化工產業上,另外還投入4200億人民幣建設煉油廠,因為中國政府也意圖降低對進口原油的依賴。中國目前約70%的原油都仰賴進口。
CREA的米莉維塔指出,相比煉油廠的投資,中國在潔淨能源上的支出頓時「矮了一大截」,中國當前最緊要的挑戰就是階段性減少化石燃料,但相關產業往往都是在政治領域呼風喚雨的國有企業,減少幅度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