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12日宣布2020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由美國史丹佛大學特聘管理學教授威爾森與美國博弈理論專家米格羅姆2人,不僅讓拍賣運作和競標者的特定行為變得更清楚,同時利用理論創造新模式,因此共得此項殊榮,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20萬元)獎金。
拍賣理論(Auction theory)是探討拍賣市場中人的行為和研究該市場的資產,且現實中的國營企業民營化、出售電磁頻譜使用證照等行為,也適用於拍賣理論,而威爾森(Robert B. Wilson)及米格羅姆(Paul Milgrom)為電信公司手機頻率、電視台無線電頻率分配制定拍賣公式。
BREAKING NEW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12, 2020
The 2020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has been awarded to Paul R. Milgrom and Robert B. Wilson “for improvements to auction theory and inventions of new auction formats.”#NobelPrize pic.twitter.com/tBAblj1xf8
83歲的威爾森擅長領域為管理學和商業經濟學,對於競標者傾向提出低於自己評估最佳的價格,他解析是因競標者擔心開出的價格高於公共價值,這也是他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72歲的米格羅姆則制定更通用的拍賣理論,能因不同競標者而評估公共價值和私人價值,抱回殊榮。
Robert Wilson – awarded this year’s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 showed why rational bidders tend to place bids below their own best estimate of the common value: they are worried about the winner’s curse – that is, about paying too much and losing out.#NobelPrize pic.twitter.com/3pJpVuc1e5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12, 2020
米格羅姆畢業於密西根大學數學系,之後擔任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行銷顧問公司尼爾森(Nelson)和華倫(Warren)的精算師,1974年加入美國精算學會(SOA),隔年攻讀史丹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但在碩士班第1年就進入博士班,分別在1978、1979年拿到統計學、商學博士文憑。
威爾森則就讀哈佛大學,一路拿到商學博士學位,之後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任職,接著轉到史丹佛大學,他和米格羅姆2014年同樣因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榮獲美國國會支持的「金鵝獎」(Golden Goose Award),當時共享榮譽的還有現任谷歌(Google)首席科學家麥卡菲(Preston McAfee)。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把遺產用於成立基金會,表彰物理學、化學、文學、生理學或醫學、和平5個領域的卓越貢獻人士,而經濟學獎則是瑞典中央銀行(Sveriges Riksbank)在1968年成立300周年時出資增設,並於隔年開始頒發。
儘管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最初創立的獎項,但評選標準與其他5個獎項無異,均為得主不超過3人、在該年10月依舊健在、提名資訊在50年內保密,並和物理學、化學獎一樣由瑞典皇家科學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評選及宣布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