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己的政策自己救」等公民參與的聲浪崛起,我國的參與式民主也逐漸顯現在不同的政策議題上。日前,台灣醫療科技評估組織,委請台灣大學社會系執行「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社會價值選擇和公民參與機制」,該議題探討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決策過程,應該考慮哪些社會價值,及建立何種公民參與機制?此場為期兩天的公民參與會議(可搜尋臉書「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社會價值選擇和公民參與機制」),是台灣醫療科技評估組織第一次運用審議式民主的概念探討新藥納入給付過程中應考量的社會價值,亦為醫療科技評估第一次引入公民參與精神,探究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新藥納入給付之意見。該會議結束之後,執行單位也在網路上公佈「公民小組意見報告書」。但審議過後,我們可以作些什麼,此值得政府部門作更精確的思考與政策規劃。
台灣醫療科技評估運用在健保新藥給付收載流程及相關政策研擬
台灣醫療科技評估主要任務為協助健保署針對新藥、新醫材給付執行前端的證據搜索彙整,此證據可作為日後新藥是否納入給付的重要參採資訊。若以常民語言解釋何謂醫療科技評估,則可解釋為,像名偵探柯南一樣,針對新醫藥材產品做相關證據的搜集,此證據考量點包含臨床療效及經濟學成本財務的花費評估。某新醫藥若引入醫療健保資源當中,需要花費多少預算,考量給付與否可泛指在人體健康、醫療倫理、醫療成本效益及保險財務等四個面向上。柯南的工作就是先蒐集相關證據,再以證據闡述後續的決策給政策單位參考。
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在台灣運用較多且廣被人知的點多在健保新藥給付決策過程,亦或者某些健康覆蓋的政策議題上。但隨著時代演變及政策需求,醫療科技評估也由早期的新藥評估擴增在健康照護面上政策評估,如流感疫苗接種政策等。各國運用醫療科技評估方法學解決健康照護體系的研究、醫院管理、醫療資源的優先使用、臨床指引、醫療倫理等病人公眾之參與、相關政策預算之編列及規劃,亦也針對自己的國情,成立屬於自己的醫療科技評估組織或單位。
台灣醫療科技評估的審議初探
2017年,台灣醫療科技評估單位與台灣大學社會系共同合作,運用審議式民主概念,執行「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社會價值選擇和公民參與機制」,該計畫完成後提出一份「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社會價值選擇和公民參與機制_公民小組意見書」,該意見書遵循公民會議的程序,邀請不具專業知識的公眾,針對政策議題,事前閱讀相關資料並作討論,而後設定這個議題領域中想要探討的問題,在公開的論壇中,針對這些問題詢問專家,經過相互討論,將討論後的共識作成一份正式報告書,該報告亦向社會大眾公佈,並作為日後決策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