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選擇怎麼辦?「真的要聽我的建議,那就丟銅板」
講到個人迷惘,現場也有一位28歲在偏鄉服務的藥師提問,對人生各項抉擇難以「選擇與放棄」,他指,他的父親輩或許正如姚老師差不多,嬰兒潮年代的人,常是畢業後就似有天命,或選項也少,就一直做到退休,沒有選擇下埋頭做,但對這代年輕人選項很多,於是開始迷惘,例如喜歡打棒球,但或許天份或練習不如人,那該何時要堅持下去,何時要放棄、更換,找更有優勢的事情來做?
姚仁喜表示,人在迷惘時只能繼續前進,「因為你也不能停嘛」,迷惘是不錯的事情,沒有太相信你現在做的事情,現在大家的資訊很多,容易分心,機會也很多,該怎麼選擇?
姚仁喜說,選擇有時是一種物質性的選擇,例如,選擇練棒球,或許成為職業選手,收入不菲,或得成功,這是一個人心中對於某種成功的定義,但或許真正喜歡的是燒菜,但當廚子收入可能比較少,「如果你可以冷靜一下,知道背後的價值(value)是什麼,可能會有一些好處」,他說,如果真的很難選擇,也有人同時什麼都做,又燒菜、又打棒球,也當建築師,「也許都不會做得太好,但很過癮。」
但真要抉擇一樣,該怎麼辦?姚仁喜笑說,「你真的要聽我的建議嗎,那就丟銅板」,他說,若沒有辦法選擇時,卻又一定要選擇,就丟銅板。他也提到,像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n Jobs)則用另一種方法,當年蘋果研發出很多個版本要選擇哪個問世時,蘋果素以創新為主,不做顧客調查,他也不開會,後來是把那幾個樣品帶到房間,在地上打坐,「也許過了50分鐘後,就決定一個。」
姚仁喜以《大學》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總結,當水能沉澱下來時,它會變得清澈,就能看見底部,但若人一直分心、一直攪動那杯水就會干擾它,否則某種直覺的答案會自動出來,但那需要一些練習,人若常習慣這樣,口袋裡放個銅板,沒事就安靜坐下來,「你可以選其中一個辦法」。
談打坐:在雜亂資訊中重新聚焦自身
演講中姚仁喜多次提到自己有打坐習慣,在他大兒子JJ去美國唸大學前,他寫了4條紙條折好,分別送給3個小孩和妻子,上面寫著「爸爸給的禮物」,教家人怎麼打坐,希望他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人很重要的是「獨處不要感到孤獨」,否則當前社會上資訊、物質太多,容易分心。
後來大兒子畢業典禮那日開了慶祝會,父親做了西班牙海鮮飯給十幾位同學吃,末了還教了一行人打坐,卻意外在3年後收到兒子同學的一封信,他是美國人,做鑽油工作,來信是為道謝,說那晚意外習得打坐後每晚打坐,成了自己收獲最大的禮物、改變了一生,現在不只自己打坐,也教人家打坐,寫了個打坐注意事項清單,末了還註明「根據台灣建築師姚仁喜提醒」。
姚說,那位兒子的同學在信中形容得絕佳,指打坐就是"go out for a date with yourself",出門和自己約會,3年後的最近又寫信來,說自己改在科州當畫家,也不知是否與長年打坐有關。姚指,打坐不是一個宗教的東西,是在社會充滿分心散亂、各種資訊橫陳之中,能夠聚焦回到自己核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讓自己能夠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