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年輕世代的迷惘與抉擇 姚仁喜:從鈴木大拙、約翰藍儂和賈伯斯學智慧

2020-10-18 11:16

? 人氣

建築師姚仁喜17日出席思沙龍「深夜裡直面自己的時候」座談,分享對於世代的看法。(顏麟宇攝)

建築師姚仁喜17日出席思沙龍「深夜裡直面自己的時候」座談,分享對於世代的看法。(顏麟宇攝)

以蘭陽美術館、故宮南院、農禪寺水月道場、浙江烏鎮大劇院等作品聞名的建築師姚仁喜,30多年來獲得海內外無數獎項,作品也飽含濃厚人文情懷。17日下午他在龍應台基金會的思沙龍以「深夜裡直面自己的時候」,分享對於世代的看法,面對台下年輕聽眾的提問,關於迷惘、職涯、人生抉擇,他以個人生命經驗與深廣閱讀提供看法。從約翰藍儂的歌詞、鈴木大拙對東西方哲學的比較,到賈伯斯當年如何抉擇推出蘋果新品款式,一個個小故事折映出人生啟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說到年輕人的迷惘,姚仁喜說,人在2、30歲之間本來就是迷惘的,「年輕人迷惘是正常的,想趕快拿掉它是不必要的」,最好到6、70歲還迷惘,會時時懷疑當下做的事情,像他自己雖然一直在做建築,但也在想著以後有沒有可能燒飯開餐廳,或是想拍電影成了夢想。

20201017-建築師姚仁喜17日出席思沙龍「深夜裡直面自己的時候」座談。(顏麟宇攝)
建築師姚仁喜認為,年輕人迷惘是正常的,想趕快拿掉它是不必要的。(顏麟宇攝)

他舉例,自己32歲時有次去倫敦,第1天皮包就被扒走了,只能去愛爾蘭,彼時冬天、天陰,他正逢事業、感情低谷,想過湖去一個島看一棟古堡,找到一位船夫,發現船夫腿腳不便,但性格開朗,船夫大概看他一臉陰鬱,對他說「明天說不定就放晴了」。姚說,那位船夫只有夏天到大城市裡的百貨公司撿撿紙箱子度日,冬天捕魚,生活簡樸但很開心。結果到了那座島上後,他意外地心境轉變,他形容那像是個象徵性旅行,被「擺渡的人」改變了自己。

把自己「止下來、靜下來、定下來」 我們就會看到生命

有聽眾在線上問他「什麼是人生?」,並說總在自我迷惘中停下腳步,想到不論做什麼都成了「萬物皆空」,所追求的,都似為別人而活;人在生活中扮演多種角色,卻都要去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何時方能照顧到自己?姚回答,佛教哲學會問是「什麼是生命」(what's life?),而不問「生命的目的是什麼」(what's the purpose of life),認為兩個是不一樣的問題。

姚仁喜說,中國的哲學家也不太問「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東方問的是「生命是什麼」,等於先假設有目的,再去問目的為何,很可能得不到答案,他認為以切身的角度來講,「每一秒鐘的現在,就是生命」,如同約翰藍儂唱給小孩的歌的歌詞, "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生活是當你在忙於某些計畫時發生的事。

20201017-建築師姚仁喜17日出席思沙龍「深夜裡直面自己的時候」座談。(顏麟宇攝)
建築師姚仁喜直言,每一秒鐘的現在,就是生命。(顏麟宇攝)

姚仁喜認為,若能像古人,把自己「止下來、靜下來、定下來」,我們就會看到生命,經驗生命。他舉例,禪學宗師鈴木大拙曾比較東西方哲學,在東方,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寫著「我走到籬笆邊,看到一朵小花長出來,啊,一朵奇花開在籬笆上」;在西方,英國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講的是「我走在小路上,看到一朵小花長在圍牆上,我把它連根摘下,放在手中仔細觀察,小花啊,要是我能理解你,從頭到尾,那我就可以理解,什麼是人,什麼是神」,他說,這正是東西方差別,前者問的是what's life?,它即是所有時刻裡看到和體驗的一切,後者則把人和物拆開分析,兩種不一樣的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