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戰爭正朝著技術密集(tech-intensive)的脈絡發展,而軍隊結構也隨之走向知識密集(knowledge intensive)之時,尖端科技發展的步調卻越來越掌握在中美兩國民間的科技領頭羊手中。因此,兩國政府正如火如荼的聯合自己的民間企業來開發出尖端科技的軍事應用。
當中國大打「軍民融合」的旗幟以促進民間企業與軍事單位的技術合之際,美國除了仰賴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等既有機構之外,也開始在各層面將其科技公司整合進它的國防策略之中,更進一步透過非軍事手段攻擊與中國軍工業相關的產業。有鑒於此,台灣政府也應該積極為自己的科技優勢打造出適合自己國防需求的軍事應用場景,並以此帶動國防產業,而非一味的參照國外標準,使得自己永遠在追趕的路上。
當台灣各界在審視國防改革問題時,應當採取一個更加廣闊的角度來分析這個議題。除了正確理解「不對稱戰爭」之內涵外,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工業4.0所催生的戰爭型態將比過往更全面與更具彈性,也因此將更廣闊與深入的涉及各產業。
此外,這類型戰爭對知識密集與技術密集的需求也絕非現今的傳統軍人能獨自掌握的,也非增加軍人的數量與訓練品質便能解決的。解放軍所謂的「超限戰」對上述特性已有相當早的認知,近來不斷耗我鉅額經費的軍機擾台事件也是此類戰爭的初步體現,更別提未來可能無人化的戰爭。
對此,台灣政府除了應傾國家之力將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整合入國防外,也應順著這個脈絡,徹底轉型國軍。在這方面,瑞士的民兵制極具參考價值:有別於其他全民皆兵的國家,瑞士民兵制的精髓便是「民兵軍官」(Milizoffizier)與民兵士兵(Milizsoldat)上。(瑞士的職業軍人主要負責軍事教育)這些同時在各行業「兼職」的軍人不只在教召中領導部隊,其軍官也在軍隊改革中有一定的話語權,有些更能參與國防政策的規劃。
試舉一例,現任瑞士軍隊的統領(Chef der Armee)在其職業軍人的生涯中也同時在瑞士的科技與金融界擔任主管。雖然瑞士所面臨國安問題與台灣相差甚遠,台灣也不能直接將瑞士模式搬來,但鑒於國軍目前趨於守舊的文化與傳統結構,恐怕無法滿足未來戰爭跨領域的需求。也因此,在這個關鍵節骨眼上,如果社會對於國軍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產生共識,那麼對於此議題的討論方向不應著墨於兵員數量的多寡與部隊戰時的角色,而是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國防體制來結合台灣的科技優勢,並打造一個類似瑞士、擁有多元專業背景的職業軍隊來應對一場跨領域的戰爭。
*作者任職於愛爾蘭三一學院,長期觀察國際事務,作品經常發表於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