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的7個特點:為什麼有些公司績效傑出,卻故意不擴張、也不讓股票上市?

2020-11-21 06:50

? 人氣

告別前瑞斯對布羅斯基說:「你創辦了一家了不起的企業,我希望我們也可以跟你們一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你是指哪一點?」布羅斯基問。

「我指的是你經營企業的方式,」瑞斯說:「真的太棒了。參觀完你的公司,和你們的員工聊了之後,我覺得應該要把這些做法帶回我公司,但我知道我們不可能做到。」

「我不懂,」布羅斯基說:「為什麼你們做不到?」

「公司規模變大之後就很難了,」瑞斯說:「或許你可以來參觀我們的公司,就會明白我的意思。」布羅斯基將瑞斯這番話視為對城市倉儲的讚美,並轉述給員工聽。

瑞斯對於城市倉儲的評語,正是我對書中這十四家企業的感想。他們展現出某種真實存在、令人激賞的特質,但我們很難具體說出到底是什麼樣的特質。當我拜訪這些企業時,我可以感受得到,我可以在布告欄以及每個人的臉上看到,我可以從他們說話的聲音中聽到,我可以從他們每個人與同事、顧客與陌生人的互動中感覺到,但是我一時之間也無法具體描述「這個特質」。

這讓我想起過去與當紅企業打交道時的感覺。這些企業都處於快速成長期──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人民航空公司(People Express Airlines)、班傑瑞(Ben & Jerry’s)、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甚至還有《企業》雜誌。他們非常積極,樂觀地期待著未來,像是再推動某種運動,對於自己該走向何處有目的感、有方向感。我想,當人們發現自己完全與市場、與世界、與身邊每個人心有同感時,就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切似乎都做對了。(延伸閱讀:台灣另類隱形冠軍 世界第一的台灣水族王國)

我所認識的企業中,絕大多數後來都失去了這樣的特質。 

這特質,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發現,這些創業者或領導人與其他創業者不同,他們完全不受限於傳統標準的做法,他們質疑業界對於成功的定義,想像各種可能性,不會把自己限制在一般大眾所熟知的選項。

第二,這些領導人選擇了一般知名企業沒選擇、想必也不願意走的另類道路,並克服了過程中的沉重壓力。這些領導人仍握有公司掌控權(或重新取回掌控權),不斷尋找企業靈魂,婉謝許多好意的建議,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不願接受外界所期待的企業型式。

第三,每家企業與所在的城市、鄉鎮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是「回饋鄉里」而已,當然回饋也是其中一部分,但重點是他們所建立的關係是雙向交流的──社區塑造企業特性,企業也在社區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