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社團也跟著社會的脈動走,這幾年成立了創業社、投資理財社、創造發明社、無人載具社、機器人研究社等很夯的社團,最近哲學社也剛成立,除了研究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外,還要學習思辨。
想幫助建中學生創業
校方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幫忙建中的孩子有機會在高中時期就知道怎麼創業。學校有創業社,但是沒有錢,因此我們就想要籌募一個建中學生的青創基金,讓學生的創思有機會實現,只要學生提出proposal申請補助,通過後就讓他去創業。去年十月,我們開了第一次的青創基金籌備會議,希望先找100位學生家長和校友,每位捐助100萬元,就可籌到1億元。可惜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沒辦法出國募款,因此現在要調整成先募集三千萬元。
我既然有心要做這件事,也推動了半天,總不能全叫別人出錢,因此我也加入一份,捐一百萬元。
大家或許不解,這件事和高中生有什麼關係?我們學生現在做的一些專題,例如無人飛機、機器人等,裡面有很多創造發明的元素,而且我們也有創造發明社,學生創造發明了多好東西,可惜沒辦法商品化,無法將他們的idea變成商品,貢獻社會國家。因此我們就想有什麼方法可以幫他們找到資金,讓學生寫proposal去申請補助創業,賠了錢也沒關係,至少讓學生學習到創業的觀念。
我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從沒創過業,為什麼會想要做這件事呢?104年,我再回到建中當校長時,就發願要做二件事:第一、要把所有舊校舍都改建修繕好,這件事我已經完成了。第二、我要把校友的力量凝聚起來,所以我去了上海、去了美國很多州,去成立校友會。第一年去成立校友會的感觸尤深,當時在上海和一位87年畢業的校友聊到,他當時40多歲,在上海開了一家公司,做得很好,有很多建中的學弟在他那兒工作。他說,如果他以前讀建中、讀台大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或一位學長跟他談、跟他分享如何創業,他可能可以減少很多年摸索、奮鬥的時間。他說,我們建中、台大畢業的,比起淡江、逢甲、中原等大學畢業的,創業的比例太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建中人、台大人太聰明,做事前多會先想成功的比例,成功比例要達到80%、90%才願意做,但很多其他學校畢業的,只要有個三、四成的成功機會,就做了,就算失敗一次、二次或三次都沒關係,只要有一次成功就不得了了。中國大陸人的狼性更強、更可怕,只要有二、三成的成功機會,他們就去拼了。未來的世界,如果我們建中人還是那麼保守,不敢出來帶領創造世界,那就要一直作別人的幹部,當別人的幕僚,幫人家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