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人士和律師表示,香港金融業未必已經脫離困境,因為今年7月成為法律的《香港自治法》(Hong Kong Autonomy Act)賦予了美國政府隨時擴大制裁範圍的自由裁量權。
美富律師事務所(Morrison & Foerster)駐香港的合夥人朱晨昊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中關係的狀況,以及美國政府是否決定要對中國和香港施加更大壓力。
美國最近擴大了其他制裁措施的範圍,將某些中國企業實體列入美方認為應該因新疆地區人權侵犯問題而受到懲罰的目標清單。
總而言之,對國際銀行來說,在香港開展業務已變得更加複雜,在某些情況下還會面臨更多政治風險。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特別受到了美國的批評,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批評滙豐控股關閉了「那些追求自由的人士」的帳戶。
禮德律師事務所(Reed Smith LLP)合夥人王婉珺(Dora Wang)稱,雖然國際金融機構以前總是在會引發制裁問題的地方拓展業務,但直到最近,制裁問題才成為香港的主要關注點。
此外,王婉珺說,隨著香港當下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個焦點,涉港製裁目標和規則將會變化得更加頻繁。她說,這代表銀行「需要加大風險評估力度,加強合規控制」,即使他們本身不是制裁目標。
中資銀行也可能更難以免於責難。律所Arent Fox駐華盛頓的法律顧問、前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副首席法律顧問Matthew Tuchband表示,無論川普是否贏得11月3日的大選,「對川普來說,透過將中資銀行列入黑名單對中國進行額外打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另一方面,證券公司美國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的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大型中資銀行不太可能受到制裁,因為他們會意識到涉及的潛在高成本並採取相應行動。她表示,一種選擇是將所有有問題的交易轉移到一家規模較小的中資銀行,以保護其他規模更大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