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觀點:俄國逐漸對川普失去興趣意味著甚麼?

2020-10-30 06:50

? 人氣

無論下個月美國總統川普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誰勝選,又或者產生懸局,川普四年任期已經如同新冠疫情,永久地改變世界:無論是誰,皆很難重建「自由國際秩序」。(資料照,美聯社)

無論下個月美國總統川普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誰勝選,又或者產生懸局,川普四年任期已經如同新冠疫情,永久地改變世界:無論是誰,皆很難重建「自由國際秩序」。(資料照,美聯社)

各國一些分析家曾指出,中國與俄國總體偏好川普連任。北京飽受川普當局各項制裁與抵制之苦,倒是拜登與前總統歐巴馬之前的一些幕僚,對中國的批判沒有如疫情爆發後那樣慷慨激昂。表面上北京應該很惱火川普,應加碼拜登。但民主黨的態度絕非如臺灣眾多跟風嗜血媒體盲從美國小報那樣,以為是拜登家族甚至全黨長期被中國「收買」。實際上啟動對華制衡的,正是結束10年前中美短暫蜜月期的歐巴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中對抗起於2009年歐巴馬第一任期

學界普遍認為,當前的中美對抗始自2009年南海問題熱化與北韓退出「六方會談」;加上2008年末從次貸風暴擴散的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削弱西方對華經濟優勢,北京奧運則顯示其政權在重大天災之後的韌性,國際上「中國責任論」開始逐漸轉向「中國威脅論」,也催生了美國「重返亞太」(pivot to Asia)與後來的「再平衡」(rebalancing)。從中東撤軍與增加太平洋海軍規模的啟動亦始自歐巴馬;川普追加貿易戰與科技戰,實際上就是再平衡2.0。「十八大」習近平接班後,加強推動中國「復興之路」與中共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則是為北京與華府結構性競爭,增添了意識形態和情緒的火藥。

2020美國總統大選:前總統歐巴馬在佛羅里達州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拉票(AP)
從中東撤軍與增加太平洋海軍規模的啟動亦始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資料照,AP)

相比於從1995年出席「第一屆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北京)」起就對中共沒有好評的希拉蕊(可以參閱她出版已久的自傳:Living History《親歷歷史》,希拉蕊甚至因為簡體中文版刪減了她批評中國的一些段落,在2003年就撤銷大陸授權),川普家族實際上不乏與中國貿易的經驗,這從他本人擁有大陸帳戶,以及商界經驗豐富的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曾協助緩和中美關係就不難發現。1970年代毛澤東曾認為共和黨比較「靈活」,比喜歡論辯、高舉民權的進步派好打交道,證諸後來雷根與小布希政權,至今仍有其道理。

俄國對川普的偏好變得模擬兩可

2016年普丁偏好川普而擊敗希拉蕊,背後理由與北京對希拉蕊的嫌惡大概相近,差別只是俄國還以諸多方式「促進」川普的勝利。這些理由目前大多沒有變化,不過根據川普四年處理美俄議題的經驗,莫斯科雜音已經大幅增加。而美國智庫卡內基基金會近期報告更指出,俄國對川普的態度已經變得模擬兩可。

川普2016年當選後,改變柯林頓以來歷屆政府壓迫俄國的戰略,對俄不批評、不說教,開始將矛頭改指向北京、疏遠歐盟各國的政策,一度使莫斯科對改善美俄關係寄予厚望,認為川普是千載難逢的「自己人」(our man)。

不過美俄關係四年來的「改善」只停留在川普個人的善意上。在實質層面,美國不僅未能與俄國達成任何裁軍共識,還退出中導條約與二階限武條約,等於與經濟亟待復甦的俄國繼續昂貴的軍備競賽。而川普也因為2016年選舉遺留的「通俄門」案件疑雲,犧牲了包括弗林(Michael Flynn)等一眾高官或幕僚,得罪美國不少司法界與情治界人士,牽制了未來任何可能「和俄」的佈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