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在伊朗大城伊斯法罕的社區內,一間男子健身房正準備開始今日的體能訓練。這個健身房裡沒有跑步機也沒有啞鈴,取而代之的器材是樣式古樸的木條與木棒;牆上掛著的不是電視,而是一幅幅男子肖像。
這裡是伊朗傳統的男子健身房—「力量之屋」,裡頭除了強身健體,更講求提升性靈與紀律,配合訓練師傅的手鼓與誦詞來逐項完成訓練。在台灣,這項運動也許鮮為人知,但這可是伊朗舉重和搏擊常勝軍的秘密武器,現在也挾著伊朗官方的支持而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廣,決心要讓世界認識伊朗這項「英雄體育」。
英雄體育(Pahlevani and Zoorkhanei rituals)是伊朗的傳統男子體育,已經流傳三千年之久,並在201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登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運動最早可回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的波斯神話時期,早期是用來鍛鍊戰士的戰鬥力、精神力和服從力等,以提升在戰場上的禦敵實力,後來隨著不同宗教和時代演進,逐漸展現出新的風貌。
英雄體育:追求美德與性靈提升的運動
根據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列王紀》記載,早期波斯地區戰爭頻仍,戰鬥模式除了弓箭外,多以傳統近身戰配合武器進行,常見的攻擊招式有掄大錘、揮劍、舉大棒、刺槍、肉搏等,因此英雄體育也特別針對相關肌群進行特訓訓練。後來瑣羅亞斯德教(或稱拜火教、祆教)興起,提倡人類逐善去惡,英雄體育遂成為信眾們追求美德和提升性靈的活動。
西元七世紀伊斯蘭進入波斯後,英雄體育中的崇拜對象也從原本拜火教的最高主神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改為阿拉和伊斯蘭先知阿里,吸收了新宗教元素的英雄體育繼續在波斯流傳,只是後來的阿拉伯帝國境內爆發大規模的波斯民族起義,許多參與英雄體育的男子因為在「力量之屋」密謀反抗,使得這項運動也連帶受到打壓轉而地下化。
英雄體育後來也吸收了伊斯蘭教中追求精神層次提升的蘇菲主義(Sufism)哲學,功能也逐漸從強健體魄轉型成透過肉體磨練達到人神合一境界的心靈層次。
16世紀開始,統治伊朗地區的薩維王朝(Safavid Dynasty)又再度提倡英雄體育,不止宮廷皇室喜歡,力量之屋也更多功能化,成為藝術表演場地和商業公會的所在地。雖然此時王室也引進了歐洲體育,但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所謂的男子運動就應該像英雄體育那樣陽剛有力,因此舞蹈等項目都被屏棄,甚至被視為是不光彩。
從打壓到推廣:英雄體育在巴列維王朝的興衰
1925年至1979年間,巴列維王朝(Pahlavi Dynasty)的開創者禮薩汗厲行西化,將英雄體育視為舊王朝的傳統而極力打壓,但他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沙·巴勒維卻對英雄體育鍾愛有加,不止親自下場練習,還舉辦全國競賽,讓這項運動廣為流傳。但到了1970年代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後,極端保守的伊斯蘭主義興起,政府又開始打壓有異教色彩的活動。
政府支持 英雄體育邁向國際
近代英雄運動的崛起要一直到90年代末期,伊朗宗教體育政策改變,受中上年齡層歡迎的英雄體育和新式的年輕人運動如足球和籃球等才獲得支持,甚至還成立了國際英雄體育聯盟,在世界各地設立力量之屋和國際比賽。官方頻道甚至還有台灣(中華臺北)的出賽記錄,而2016年英雄體育聯盟也在南韓正式成立了一個力量之屋
現代的英雄體育是由人數不等的男子聚集在力量之屋裡,由師傅(morshed)帶領進行12項運動,開頭項目為進場、互相協調和佈置師傅的區域,中間項目是體能訓練,而結尾則是一同禱告。操練期間男子需穿著以牛皮製成的傳統及膝褲,並隨著師傅的步調進行,穿插使用各種道具,如大盾牌、鐵鏈、木棒等等,師傅並會擊打特殊的鼓和鈴來掌控進度,吟誦《列王紀》、魯米和哈菲茲的詩、歌頌伊朗人心目中最具波斯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作。
現在伊朗約有五百多個力量之屋,與地方社區結合成為男性的休閒運動,許多伊朗的舉重和搏擊選手都出身自力量之屋。而從早期壁畫、宮廷畫到近代郵票都可發現以英雄體育為發想的創作,到伊朗觀光時也不妨到力量之屋走一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說說伊朗》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