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史學家米華健直批劍橋出版社 自我審查只會破壞學術威望

2017-08-21 20:02

? 人氣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同意中國要求,撤下《中國季刊》300多篇文章而引發爭議(翻攝臉書)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同意中國要求,撤下《中國季刊》300多篇文章而引發爭議(翻攝臉書)

擁有超過480年歷史的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為了讓網站在中國境內繼續運作,同意中國要求把權威期刊《中國季刊》300多篇文章與書評下架,此舉引起《中國季刊》編輯群及多位漢學家反彈,美國喬治城大學世界史教授米華健發布公開信,直批劍橋大學出版社的讓步行為具破壞性,因為此舉是反過來自行審查英文學術內容,並要劍橋大學出版社向中國的要求說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專門研究中國清朝及中亞地區、絲路歷史,其中包含被中國列為敏感議題的新疆及西藏,而米華健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東亞史碩士,《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即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辦;米華健在1993年取得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博士學位,精通中文與日文,且能閱讀法文與俄文,目前任職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

劍橋出版社自我審查 凌駕《中國季刊》編輯群

米華健在部落格分享平台「Medium」發布公開信,直批劍橋大學出版社(CUP)同意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要求,撤下《中國季刊》300多篇文章與書評的作法,完全是懦弱、可恥且具破壞性,因為《中國季刊》收錄文章是採用「雙盲」同行評審(Double-Blind Peer Review)制度,即作者及評審互相不知對方的匿名審稿模式,高度保證文章品質及用稿公正性。

劍橋大學出版社《中國季刊》(網路截圖)
劍橋大學出版社《中國季刊》(網路截圖)

而CUP迫於中國壓力,在未與作者及《中國季刊》編輯群溝通的情況下,逕自決定下架文章,這樣的行為明顯違反學術獨立性。米華健提到,近來部分學者因為作品要在中國境內發行中文版,因此同意有限度的審查,而這樣的審查通常是在翻譯過程,可以用簡述模式帶過,替代整段刪除,但仍有大篇幅遭刪除的情形,不過CUP的作法與這些情況截然不同。

米華健強調,中文譯本內容遭審查是經由作者同意,而且刪除的是中國版內容,英文版仍是完整保留,但現在CUP的作法不僅未徵詢作者同意,而且撤下的內容全部都是英文內容。CUP現在的處境類似《紐約時報》與《經濟學人》,不過《紐約時報》和《經濟學人》仍保有被中國禁止的英文完整報導,中國境內則是經由中國審查的中文內容。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cAnt@Wikipedia / CC BY-SA 3.0)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cAnt@Wikipedia / CC BY-SA 3.0)

靠關鍵字建立黑名單 中國審查員不會看完內容

米華健諷刺表示,被刪除文章只是帶有天安門、西藏、台灣、新疆、維吾爾等中國認定的敏感字眼,「有誰相信中國的審查員會把所有文章看完?沒有,且只需要簡單搜尋,不用1小時就能列出文章黑名單,CUP怎不和中國審查夥伴開發1個機器人來做一樣的事?未來《中國季刊》的文章也都可以直接自動審核,不用再靠人力仔細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