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謝念祖觀點:年輕的創意需要扶植

2017-08-23 05:50

? 人氣

世大運開幕典禮表演。(王彥喬攝)

世大運開幕典禮表演。(王彥喬攝)

世大運的開幕令人驚艷,不少人說這是劇場人的勝利。的確有不少的劇場人參與其中,我也替這些參與的劇場人感到驕傲,畢竟一個大型的表演活動,從發想構思到成型本身就是非常艱難,然後要搭配公部門的節奏,配合公部門的流程,這真的是難上加難的任務,但是這一群年輕人做到了,值得我們起立為他們鼓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一群有創意的年輕人之前在哪裡?我們似乎也不太知道他們的作品是什麼?幸好有這一次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舞台,讓他們有一展長才的機會,讓我們看見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創意。但是,活動結束之後呢?他們還擁有一樣的資源?一樣的舞台?一樣的經費?……恐怕是回到什麼都沒有的現實了!

世大運開幕典禮表演完畢後,所有表演人員結束後合影,有超過2500名各界表演者。(王彥喬攝)
世大運開幕典禮表演完畢後,所有表演人員結束後合影,有超過2500名各界表演者。(王彥喬攝)

我對於台灣現代戲劇類的狀況比較熟悉,所以就此來說明年輕藝術家的困境。

台灣的現代劇場大致分為四個世代,蘭陵劇坊的時代,那可說是老祖宗的時代了,那個年代什麼都缺乏,私人劇團非常少,蘭陵算是異軍突起,主要創作者現多已超過六十歲。第二個世代的代表團隊如: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團、綠光劇團、屏風劇團…,這時期出現的團隊,除了看戲群眾增加外,還有國家力量的扶持(當年的文化建設委員會),很順利發展成為規模比較大的團隊,主要創作者現多已經五十至六十歲。到了第三個世代,創作者目前約四十歲左右,經營劇團更加的辛苦,因為上一個世代的劇團品牌已經建立,各項的國家資源也多被分配,但是因為也苦撐過一段時間,或多或少還是可以得到一些關照。

世大運開幕表演。(顏麟宇攝)
世大運開幕表演。(顏麟宇攝)

而最辛苦的則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創作者,也就是這次開幕式創意團隊的平均年齡,他們經營劇團的目標只剩下:不要倒、希望還有下一檔演出的機會。社會環境不好是一個原因,而資源的分配也是有非常大的問題,文化部所扶植的團隊名單幾乎年年一樣,不是大團隊,就是有名氣的團隊,偶而有幾個新團點綴一下,但是隔一二年就會被踢出去。這樣固定的狀況已經非常多年了,這造成新的團隊生存不容易。評審們美其名是讓年輕人多闖闖多磨練一下,而實際上年輕的表演藝術創作者在早期反而是更需要國家的資源與補助。筆者所接觸的劇場工作者,非常多數就在三十歲之前就離開這一個圈子,因為撐不下去,沒有資源、沒有錢、沒有舞台、沒有支持,即使再優秀最後也只能轉行。

世大運開幕,陳金鋒揮棒點燃聖火。(大專體總提供)
世大運開幕,陳金鋒揮棒點燃聖火。(大專體總提供)

聖火儀式時,陳金鋒在眾人屏息期待下,緩緩地走向燃燒的火球,當他舉起球棒,臉上反映出逐漸加熱的熊熊火光,而他用力揮棒那一刻,清脆的打擊聲響,搭配精準擊出的火光,化成一道美麗的火線瞬間點燃聖火。全台灣都應該為想出這個點子的年輕藝術家喝采,也期盼未來有一樣閃耀的舞台可以讓他們揮灑。

*作者為全民大劇團團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