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7》參賽影片10年暴增6倍 從金馬獎一窺「華人世界」影視產業變遷

2020-11-21 08:20

? 人氣

2020年,金馬獎邁入第57屆。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表示,近10年來,華語乃至亞洲電影面臨了巨大改變。示意圖。(取自金馬影展臉書)

2020年,金馬獎邁入第57屆。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表示,近10年來,華語乃至亞洲電影面臨了巨大改變。示意圖。(取自金馬影展臉書)

好的電影能反映一個時代,而走過57個年頭的金馬獎,身為接受所有華語國家、地區報名的國際獎項,將近一甲子以來,光從報名情況,便可一窺所謂「華人世界」的影視產業變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切變化看在聞天祥眼裡很是清晰。他從2009年便開始擔任金馬執委會執行長,也是從這10年來,華語乃至亞洲電影面臨了巨大的改變。攤開歷年報名記錄,2009年時總報名件數不過102件;然而到了2018年,已經來到667件的高峰。

20201119-SMG0035-吳尚軒_金馬獎歷年報名件數
 

聞天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回顧, 2005年他擔任金馬獎評審時,當時甚至沒像現在分初審、複審、決審3個階段,報名件數只有50件,全部評審一次看完全報名影片就開始討論,報名風氣這幾年來,確實變化非常大。

數量上的成長,一者是2000年代初期,在好萊塢大片叩關下,國片產量跌落谷底,綜觀當時台北上映院線,國片每年往往不超過20部,經歷過的電影人都會同意,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所謂黑暗時期,直到2008年《海角七號》奇蹟式的成功,才慢慢帶起國產電影的聲勢。

日本導演宮本亞門看《海角七號》就深受感動,將劇本改編成音樂劇上演。(取自《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
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號》,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票房表現相當亮眼。(資料照,取自《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

另一個增加的關鍵,在於中國電影產業起步,這點在中國政府去年下達金馬禁令後,劇情長片報名件數,從2018年的228件驟減為91部便可一窺端倪。

聞天祥指出,過去中國電影參賽數量大增,除了中國整體產業製作量起飛外,也是因為金馬獎給予肯定後造成巨大迴響,如2009年黃渤以《鬥牛》奪下影帝,李冰冰以《風聲》摘下影后,皆讓中國影視圈開始看重金馬獎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金馬57》當中國電影第2年缺席……星馬嶄露頭角、香港影人匿名拍反送中

報名條件解鎖 紀錄片、短片暴風式成長

而在歷年報名記錄上,成長最快速者,莫過於紀錄片與短片。10年前僅有個位數規模的紀錄片,在今年一口氣突破百部報名;而原來只有十幾部的短片,更因報名踴躍,在2016年分流為劇情短片與動畫短片。

其中關鍵,便是金馬獎在2009年放寬報名規定,解除必須繳交膠卷做為報名的限制,改為符合首周上映20場次規定,即可參賽。

「以前有個開玩笑的說法,21世紀初,最好的台灣紀錄片不一定會拿金馬獎,因為很多已經是數位拍攝,不是使用膠卷。」聞天祥指出,當時如楊力洲、陳俊志等人,早就投身紀錄片行業,但要將數位轉成底片所費不貲,製作成本本就不高的紀錄片工作者,往往因此放棄報名;如吳乙峰紀錄921大地震後,4個家庭後續故事的《生命》,便是因格式不符,未能參加金馬獎。

20170330-桃園電影節-吳乙峰專訪。(蔡孟筑攝)
導演吳乙峰在《生命》一片中,紀錄4個在921震災中失去摯親家庭的真實狀況。(資料照,蔡孟筑攝)

放寬數位拷貝,受惠的也包含短片,聞天祥指出,短片通常沒有商業包袱,不管業界、學界,只要覺得有可能性,就會來試試看。他說明,如今年劇情短片報名216件,比去年353件減少了超過百件,其實是因為去年短片組報名截止後,中國才下達金馬禁令,不少報名者來不及退賽,而今年少的100部片都是中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