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阻擋萊豬,國民黨團選擇「丟擲內臟」的方式,讓行政院長蘇貞昌創下「史上最短」施政報告的先例,也讓國際媒體關注台灣的萊豬議題,已經達到抗爭的目的。
質詢跟杯葛,那一個更能阻擋萊豬進口,其實答案很簡單,看民進黨的態度就知道,民進黨希望在野黨做的事,就表示他對這個舉動「無感」。蘇貞昌千方百計想要上台備詢、報告,也就表示備詢、報告,對於阻擋萊豬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另一個直接證明的例子,是國民黨團的杯葛作為,登上了國際媒體的版面,BBC、華盛頓郵報都因此注意到,台灣的主流民意,是擔憂開放萊豬。
抗爭萊豬,永遠不會太激烈,因為民進黨並不是把「開放萊豬」當作政見,得到人民的授權才做的;正好相反,民進黨在選前,是高呼「牛豬分離不能讓步」、「開放萊豬總統就要下台」,那麼現在民進黨的作為,可以說就是「政見詐欺」,毫無正當性可言。難道國民黨應該要虛應故事,喊幾句口號就放行嗎?
因此,國際媒體報導台灣的「國會亂象」時,也必然會報導,主流民意是如何擔憂食安,以及過去民進黨是如何反對萊豬進口;再加上開放萊豬的時間點,與美國大選是如此接近,民進黨是否以此介入美國大選,相信美國政界,心中也有一把尺……這些當然都會對民進黨的「大內宣」,產生壓力。
當年的太陽花運動,募集了六百多萬元在美國媒體刊登廣告,而國民黨團靠一顆豬內臟,就能夠有類似的效果,已經不容易了。現在在野、毫無資源的國民黨,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方式,能夠製造民進黨的壓力呢?
當然,很難有一個策略,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民進黨見獵心喜,說「連國民黨內的人都有不同意見」,但反過來說,這不也就是,「不同意見的人,都願意來到國民黨」嗎?
*作者為《野台》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