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替業者提鞋都不配的「萊豬進口5原則」

2020-12-07 07:20

? 人氣

行政院顯然在此玩了一個大大的文字遊戲,反倒是進口業者「誠意十足」,除了宣示不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外,也表示將自推產地與無萊劑標示─看到了吧?業者願意弄「無萊劑標示」,顯示業者也不反對、同時技術上絕對可作到,反而是政府就是啍啍唉唉,怎麼樣都不肯規定標示是否有萊劑,只承諾標示產地。不是很清楚官員如何想法,因為只標產地不標是否含萊劑,結果就是讓美豬全軍覆沒,但實際上美國豬中8成是不含萊劑,等於是因小失大,實在不了解為何要作這種蠢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麼業者這種自律是否會有效果?可以再觀察,但效果可期。因為如果8-9成進口業者都直接標示「不含萊劑」,未加入不進口萊豬的業者如只標產地,民眾必然不埋單;如果進萊豬卻謊標不含萊劑,透過民眾檢舉、業界自律而被踼爆的話,業者也難生存。無論如何,進口業者的自律作法,其效果絕對遠遠比政府虛晃一招的5原則值得期待。

豬肉是台灣人主要的食用肉品,平均每人每年吃掉近37公斤的豬肉,居所有肉品之冠,第2是禽肉,第3名是牛肉,只有不到6公斤。豬肉與其相關加工製品充滿在生活週遭:培根、火腿、貢丸、肉圓、熱狗、香腸….種類繁多,販賣豬肉的場所從賣場到豬肉攤、從麵攤到一般小飯館再到五星級或米其林餐廳,只要開放萊豬進口、且源頭政府的查驗並非以「是否含萊劑」為標準,一旦流入中下游,政府更不可能掌握與查驗,民眾也別寄望「5原則」可保食安。在野黨譏「5原則」為「5騙局」,倒也貼切。

從蔡政府對萊豬進口政策說明就知道,官員仍不是非常明白為何民眾對萊豬進口如此反感,否則不會如進口業者說的「尚未進口銷售就掉2成」。其實,不必有太多專業,用點常識即知:對民眾而言,不論萊劑風險高低,能不吃當然就不要讓其下肚,更何況全球200國,只有不到30國開放,指標性的歐盟、印度、中國等都未開放。至於官員強調的經貿利益,民眾更無切身感受,歐中印都未開放而經濟運作如常,用這種謊話(即使一說再說)要說服民眾「吞萊豬救經貿」,難矣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