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只看成績 軟實力難彰顯
最後,也有人說有錢、有關係之人的孩子能在面試時獲得較有利的機會,這也是多元入學制度在臺灣長期受到的主要挑戰。我國的文化似乎認為只要有人與人的接觸,就會有流弊的產生。但承前所述,繁星及個人申請制度仍須經過聯合考試(學測),不至於毫無客觀標準。又,經濟弱勢者透過說明個人於逆境中的努力,以我訪談教授所得到的回覆,這樣的同學會得到面試官的賞識。反之考試分發制度只看考試成績,家境富裕的孩子能透過至名師補習班補習、買大量參考書、聘請家教來提升考試分數,弱勢的孩子卻無力負擔此些高額費用,使經濟的不利反映在了形式化的成績上,軟實力也無法被彰顯。
綜上所述,對於「回歸聯考」或「增加指考名額」的主張,我以為不可,甚至應該逐步減少指考名額。現有的「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制度仍有以客觀的學科能力測驗評量學生的「硬實力」,還多了書審和面試等評價學生「軟實力」的多元指標,是更全面的選才制度。透過這樣的改革,我國才更有機會破除「考試才公平」以及「考試考得好才是人才」的傳統迷思,並避免我國的教育培養出「只會考試」的學生。
教育不是生產考試機器的工廠,選才標準的多元性應該被重視。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法律學系雙學士;大九學堂第二期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