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租4萬被罵翻,明年還要再蓋1.5萬戶!為什麼社會住宅非做不可?

2020-12-01 18:49

? 人氣

明年全台要蓋1.5萬戶社會住宅,規模是史上最大,社宅政策也引發討論。(柯承惠攝)

明年全台要蓋1.5萬戶社會住宅,規模是史上最大,社宅政策也引發討論。(柯承惠攝)

台北市明倫社會住宅44坪3房型月租高達4萬500元,引起各界質疑租金過高,前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也建議六都市長,「社會住宅的租金宜低不宜高,因為這是社會資源用於暫時弱勢者的社會福利。」但,雖然引發爭議,但日前明倫社宅開放參觀時,當天就預約額滿,現場吸引上千人到場參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家住都中心指出,明年還會在全台18縣市推動50案社會住宅,共計1.5萬戶,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社會住宅興建。其中北台灣7700戶,中台灣1600戶,南臺灣5420戶,東台灣580戶。究竟,台灣社會住宅的政策應該怎麼走?

以量作為指標,引進民間力量,刺激質的提升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提供不同思維,他表示,台灣自有住宅比率超過八成,再加上穩定的政經發展環境,社會的貧窮問題早期很少被正視,廣大的租賃市場更是缺乏管理。然而美國次貸風暴之後,受到低利、兩岸關係解凍的帶動,房價狂飆,再次激化社會對立,無殼蝸牛的訴求終於走向法制化,於民國100年催生了住宅法。

目前的挑戰除了長久未受重視的社會住宅生產、管理機制的架設之外,政府主導的社會住宅如何在社會救助的面相與市場邏輯下,兼顧社會變遷下的對於環境、經濟、科技、健康等新議題的對話與回應,在台灣是一個需要具前瞻思維、持續努力才有機會被檢視的政策。

20200907-黃舒衛表示,Google雲科投資案雖然是今年公開,但該基地的評估時間至少超過5年。(黃舒衛提供)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指出,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是,穩定但低度成長的經濟,對比價格期待不斷走揚的房地產市場,換句話說就是房價所得比居高不下,如果政府沒有及早介入,住宅自有率八成以上,但分配不平均的神話遲早面臨考驗。(黃舒衛提供)

「所以初期透過多元的方式,以量作為指標,引進民間力量,刺激質的提升,並加速檢討精進,縮短學習曲線,算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黃舒衛說。

社宅服務的對象本就不限於弱勢族群

另外,針對這次台北市明倫社會住宅部分房型租金不符期待的說法,必須從社宅核心概念的轉變來看。住宅法第四條規定「主管機關及民間興辦的社會住宅,應以直轄市、縣(市)轄區為計算範圍,提供至少30%以上比率出租給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另提供一定比率給未設籍於當地且在該地區就學、就業有居住需求者。」

黃舒衛認為,社宅服務的對象本就不限於弱勢族群,只要家庭成員財產、收入狀況符合規定,或是就學就業的需求,都有機會申請入住。「而且不要忘記,租用的年限只有短期3、6年,而且逐年審查承租資格,早就不是民國58到68年台北市興辦、專門收容低收入戶的平價住宅的概念。只要服務量能充足,社宅不應只是救助弱勢族群,更是確保就業機會、人口流動、產業創新,縫合社經需求的避風港。」

他指出,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是,穩定但低度成長的經濟,對比價格期待不斷走揚的房地產市場,換句話說就是房價所得比居高不下,如果政府沒有及早介入,住宅自有率八成以上,但分配不平均的神話遲早面臨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喬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