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是懲罰的手段:《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選摘(1)

2017-09-20 05:10

? 人氣

筆者指出,通常,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條微妙的線牽引著天平的兩端;線的一頭是相互敵視,由制定不完的規矩、成績的陰影,與威嚇的語言打造而成;另一頭是彼此信任,由同理的尊重、合作的誠意,與守約的承諾釀造而出。(圖片來源/whyohgeesingapore2010@flickr)

筆者指出,通常,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條微妙的線牽引著天平的兩端;線的一頭是相互敵視,由制定不完的規矩、成績的陰影,與威嚇的語言打造而成;另一頭是彼此信任,由同理的尊重、合作的誠意,與守約的承諾釀造而出。(圖片來源/whyohgeesingapore2010@flickr)

去年期末,我當掉了一位學生。事後,他氣洶洶地找我理論,說為什麼已補交了作業仍舊被當,我雖回應補交的作業沒有達到標準,他始終無法接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不是一場愉快的談話,最後他一口咬定老師每個學期都有必須當掉學生「業績壓力」,所以非要拿一定比例的學生開刀不可;而他自覺,就是那倒楣的「業績」。

我極力否認並解釋,但怎麼也無法改變他根深蒂固的觀念,他心懷不平地離開,我也只能莞爾無奈。

然而,不知為什麼,我似乎懂得他對老師的這種極端不信任的心理;或許是在高中時期,我也曾是如此,對權威充滿敵意、對體制忿忿不平。

若你總是愁眉苦臉或眉頭深鎖地巡視,會在員工之間引發焦慮及恐懼。(圖/rawpixel @pixbay)
作者認為,自己當了老師,才發現學生和老師的關係,不應該像記憶枕頭與後腦杓的關係一樣:枕頭被腦袋拼命打壓後變得扁縮,但頭一離開,不消一會隨即恢復原樣。(圖/rawpixel @pixbay)

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通常,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條微妙的線牽引著天平的兩端;線的一頭是相互敵視,由制定不完的規矩、成績的陰影,與威嚇的語言打造而成;另一頭是彼此信任,由同理的尊重、合作的誠意,與守約的承諾釀造而出。

在過去的求學經驗裡,我總是倚在天平前端,與老師們明爭暗鬥地來回較勁。

許多年過後,自己當了老師,才發現學生和老師的關係,不應該像記憶枕頭與後腦杓的關係一樣:枕頭被腦袋拼命打壓後變得扁縮,但頭一離開,不消一會隨即恢復原樣。

所以,我痛恨拿成績「威脅」學生。成績應該是激勵的工具,不是懲罰的手段。對我來說,成績是最後一道防線,非到最後關頭,不會輕易拿出來使用。而且,越用成績威脅,越會越造成師生對立。對立若造成,老師更不容易達到原初希望學生向上的目的。

然而,在天平的另一端,我想身為老師的人也會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濫情者,一個總是在當好人的老師:對學生太信任、太有同理心,甚至被利用也渾然不覺。

我的想法是,當你選擇相信學生的時候,他們會開始相信自己。

信任的珍貴與脆弱

我曾有一度對學生們的情況感到灰心,掙扎是否要繼續相信時,當下決定跟學生們分享一段話,告訴他們我的心情: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一件脆弱而珍貴的東西;就像感情一樣,失去容易取得難,破壞容易修補難。

要贏取人的信任很難,需要花費時間經營、鞏固,但要破壞它卻很容易,只要一句惡意的重傷、一個表裡不一的行為,或背後的謠言就足以毀壞它。

所以,當你爭取到別人的信任時,要珍惜、要呵護,要滋養,否則你連怎麼盡失人心都不曉得。」

真實的信任,不是一種盲目輕率的動作,而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後的抉擇。

最難的部份在於:你明明心中早已知道,對方將來仍會失敗,仍會跌倒,卻仍舊不放棄相信。因為你知道到最後,「相信」這件事本身會成為一股源源不絕的力量,讓獲得信任的人感受到支持與愛,而能放膽向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