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預計2025年將有500萬的高齡人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問題刻不容緩,面對長照人力資源的不足,機器人是否可能成為選項之一? 荷蘭發明一款照護機器人「愛麗絲」,不但可以與獨居長輩對話,「她」還會主動提議與長輩出門散步,並陪伴復健,宛如一名真的照護員,令人思考機器人陪伴老人的可能性。
荷蘭高齡人口到了2024年將是現在的4倍,同樣要面對長照問題,於是科技團隊研發出照護機器人愛麗絲,探討用機器人陪伴獨居長者的可能性,並找了3位獨居長者進行試驗,拍攝成《來自愛麗絲的問候》紀錄片,並由CNEX的節目《開窗看世界》播出,TVBS 56台也會在23日22:00、24日01:30播出。
愛麗絲的身體雖然還是機器人外觀,但是有著非常擬真的面容,材質也非常柔軟不像一般塑膠,而且有一個會微笑的臉頰。愛麗絲身高60公分,因為研究團隊認為太大隻的機器人會使人感到害怕,照護機器人應該讓人感覺親近。
愛麗絲不僅能夠與獨居長者進行簡單的對話,更會主動提出話題,例如提議與參加試驗的長者出門散步,或是陪伴他們做復健,甚至播放音樂與長者唱歌,宛如一名陪伴在身旁的真人照護員。獨居長者也從一開始不太情願與愛麗絲對話,到後面有了感情,甚至不敢相信「她是機器人」。
心理學者:「孤單」讓獨居老人對機器人產生依賴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黃揚名指出,這部紀錄片可以讓大家知道,機器人跟銀髮族相處互動是什麼樣子,呈現未來跟機器人相處的景象。黃揚名也認為,影片中獨居老人對愛麗絲的情感依賴是真實的,「尤其是在孤單的情況下」,慢慢會覺得它是一個人,而非機器。
交大電機教授楊谷洋認為,機器人比較偏向輔助性功能,像是扶持長輩移動,或是提醒用藥,聯繫家人或是醫生等功能。楊谷洋說,目前機器人還不可能大規模應用在照護方面,但已經到了「可以試一下」的階段,讓機器人跟長輩互動看看,再看後面有沒有相關技術進來搭配。
《開窗看世界》主持人、作家張鐵志提出疑問,是否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會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黃揚名認為,失業問題只是過渡期,要思考的是如何跟機器人合作;楊谷洋則說,藉由機器人發展,可以檢視到底什麼是屬於人類獨有的特質,可以去反思,是好的,有些事情機器人可以做,就讓機器人取代。
黃揚名也點出照護機器人在台灣發展的困難,他表示,英文或荷蘭文的自然語言辨識比較容易處理,但中文很困難,台語更難,語料庫更少,所以機器人在台灣會遇到語言困難。
cnex紀錄片前線《開窗看世界》將於9月23日星期六22:00、9月24日01:30,在TVBS 56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