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市場的支配地位和資本優勢,低成本傾銷和高額補貼來打壓競爭對手,形成獨佔後再肆意漲價;利用大數據進行價格歧視、所謂「大數據殺熟」;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消費者數據,進行隱私、家庭關係、財產分析,一方面向相關廠商、金融機構販賣數據,另一方面對消費者進行廣告轟炸、誘導消費。
同時,利用在上下游產業鏈上的市場支配地位,一方面向商家收取高額的平台費用,另一方面聯合其他平台對消費者統一抬高價格;制定有利於平台的「霸王條款」,一方面逼迫商家在各平台之間「二選一」,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和用戶的投訴置之不理,隨意封鎖帳號、拉入黑名單。
隨著網路平台企業的資金積累,又逐步形成了利用客戶閒置資金進行理財的金融業務和信貸產品。各種消費貸款、利率高達15%的小微企業貸款,高槓桿、低資本的無限循環信貸已成為網路平台快速斂財模式。
這種金融科技的創新,為中國經濟埋下了巨大的金融安全隱憂。透支消費、金融投機、非法洗錢、地下錢莊等等都在金融科技的掩蓋下大行其道。公眾的利益、市場活力和國家的安全正在受到平台壟斷和網路資本越來越多的侵害。
祭出緊箍咒 終結野蠻生長
創新的歸創新、資本的歸資本、公眾的歸公眾。北京此刻頒佈指南,正是逐步探索規範的過程。如何趨利避害,讓網路技術、網路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保護公眾的資訊和數據安全、維護消費者利益,已經成為大陸網路發展的必然。
此外,隨著數據本身已經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其背後蘊含的巨大財富已經被公眾認知。如何將這些本屬於公眾的數據財富讓公眾享有,也成為社會財富分配的新課題。
按照指南,對於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達成壟斷協議的行為,將進行反壟斷審查,並可以不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為壟斷行為。其中既包括,平台經營者之間達成的橫向壟斷協議,又包括平台經營者與商家、消費者達成的縱向壟斷協議。
人們熟知的「京東、天貓大戰」逼迫商家「平台二選一」,以及「大數據殺熟」對於依賴度較高的用戶提高商品價格、服務費用的行為將被處罰。低於成本進行大規模補貼銷售,搶佔市場,然後再大規模提價的行為將被審查。多個平台暗中聯合統一價格擾亂市場,抑或封殺中小微型企業、競爭對手的行為將被禁止。此外,不恰當使用消費者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以及利用現有平台的市場支配地位收購新創企業、新興平台導致影響科技進步的行為,也將納入反壟斷的審查。
作為罰則和救濟措施,除了一般的勸戒、處罰外,指南還規定,可以採取諸如強制開放網路或平台等基礎設施、許可關鍵技術、終止排他性協議、修改平台規則或者運算法等限制措施;甚至,可以採取分售有形資產,分售知識產權、技術、數據等結構性限制。換句話說,對於嚴重違反《反壟斷法》、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網路平台企業,將有可能面臨被轉讓或拆分的命運。
儘管,目前的指南還只是一個原則上的規定、缺少應有細則。但是,這足以給企業和網路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方向性的預期。大陸官方希望逐步劃清創新、資本與社會權利的界限,這有利於鼓勵創新、穩定資本預期。就如同300年前有人發明了活塞蒸汽機,帶領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但不能因此就要永遠佔有整個工業化的收益一樣。網路平台經濟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結束。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61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