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似乎站在投資者這邊,它要求這些基金優先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根據螞蟻子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聲明,投資者可以在11月22日至12月23日期間申請免費取消投資。
北京當局毫無疑問想保護投資者。中國2019年全年成長6.1%,反觀2020年前三季的經濟只成長0.7%。要是成千上萬的散戶在這個經濟低迷的節骨眼發現自己被騙,在社群媒體上大肆洩憤,絕對是政府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即使中止螞蟻金服IPO可能會傷害該公司、傷害投資者的信任、傷害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監理機關依然喊了暫停。中國政府藉此再次重申國家必須控管顛覆性的金融科技。螞蟻集團也許大到不能倒,但還是不能越界。
具中國特色的金融科技業
螞蟻金服IPO的喊停,正表示監理機構不認為它能轉型為科技業。這幾年監理機構對數位貸款的管理越來越緊,於是該公司試圖用公關說詞稱自己不是「金融科技」公司,而是「科技金融」(TechFin)公司:提供數位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2020年6月,它甚至把公司名字從「螞蟻金服」改為「螞蟻集團」。
但如今看來,中國監理單位可能早就知道這些都只不過是話術。既然螞蟻集團的核心業務是金融服務,它就是數位金融公司。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在11月份的《21世紀經濟報導》中表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落腳點是金融,本質是金融服務,因此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一樣,其客戶都屬於金融消費者。」並強調「支付寶的『借唄』、京東的『金條』、微眾銀行的『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無本質差別。」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馬雲發表演講的外灘金融峰會中也表示,「要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理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其他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肯定也聽到了鄒加怡的警告,不會趁著螞蟻集團IPO受阻的機會一窩蜂公開發行股票搶奪投資者的資金,中國在這方面的投資熱潮至少在短期內會降低。
京東、騰訊暫時保持低調,等待最後規則
那些想在上海或香港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會保持低調,等待監理機關敲定最終規則。電商巨頭京東集團(JD.com)旗下的京東數科(JD Digits)原本2020年年底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現在幾乎確定延期,而且可能還會出現更不利的發展。京東數科2020年上半年已虧損人民幣6.7億元。
至於中國最大的數位金融公司「騰訊」,則沒有透露任何資訊表示打算把金融科技業務公開上市。
騰訊似乎想要避開監理機構的逆襲,總裁劉熾平最近在香港金融科技周的線上研討會中表示,「在我們的眾多金融科技業中,我們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合作者以及技術實現方,為行業賦能,而不是行業的攪局者。」
也許騰訊認為自己是這種公司,但它其實早就憑著支付、貨幣市場基金、消費貸款、財富管理業務,搶進了銀行業的地盤。財富管理平台騰訊理財通管理了超過1兆人民幣(約1,510億美元)的客戶資產;該公司的金融科技與商業服務部門2020年第2季的收入為人民幣299億元,比去年同季成長30%。
另一方面,螞蟻集團IPO失敗並沒有成功阻擋中國最大的多頭。對沖巨頭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歐(Ray Dalio)最近在線上市民大會中表示,中國突然終止螞蟻IPO很合理,因為這家金融科技巨頭「可能取代或威脅到中國的銀行體系,而且目前的監理審查機制可能無法管好」。
他還說,「要知道,中國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這些事情都歸國家管。」(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譯者為廖珮杏)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