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冷戰正熾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外籍人士來到台灣,卻親眼見證中華民國在「自由中國」的招牌下的威權體制以及難以見光的政治犯問題。抱持著對宗教、人權的信仰,加上越戰掀起的反戰思潮推波助瀾,一個個「老外」前仆後繼地加入救援台灣政治犯的行列,與海外台灣人組織及人權團體合作,搭建為跨國聯絡網,為政治犯在絕境中爭取一線生機。
從傳遞政治犯消息的信差、協助異議人士喬裝流亡的牧師、為獄中丈夫奔走全美的政治犯之妻、忠實披露台灣政治實情的媒體、用不間斷手寫信鼓勵政治犯的台灣媳婦…...來自各界的行動者,冒著遭撤銷簽證、驅逐出境的代價,在暗黑時代接棒守護台灣的民主火苗不致熄滅。
而儘管許多人一度被列為「黑名單」,數十年無法再踏上台灣土地,卻在海外持續投入台灣政治犯救援與人權倡議工作。他們各自懷抱著對「自由中國」的想像來到台灣,卻以外國人身份替政治犯撐開自由空間,在海外為台灣民主化過程提供養分並施加催化劑,使民主人權終於從威權體制下破土而出。
在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釋放臺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特展,回顧臺灣在1960至1990年代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海外人士透過聲援、倡議投入政治犯救援工作的歷史,也成為民主化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援力」。
本展覽9日舉行開幕記者會,文化部次長彭俊亨、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委高涌誠、監察委員田秋堇、葉大華、鴻義章、范巽綠,以及外籍人權救援者艾琳達(Linda Gail Arrigo)、白衛理(Willi Böehi)、練馬克(Mark Thelin)之子練克煒(Carl Thelin)、柯榮翡(Vallaurie Crawford),以及在台灣致力營救政治犯的田孟淑、謝聰敏之妹謝秀美、盧孝治,政治受難者陳中統等人皆出席。
白衛理在1969年被瑞士白冷會(Bethlehem Mission Society)派來台灣服事,並為教會媒體擔任記者,曾因採訪台灣異議人士、報導林宅血案而觸怒當局,記者證被吊銷,更需每週至警局報導。
白衛理在台生根已超過半世紀,迄今仍持續關注人權議題,為在臺東南亞移工奔走,高齡逾八旬的白衛理在致詞中特別感謝美麗島大審時的政治犯家屬,表示他們的勇敢堅持令他動容,也成為鼓勵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所以不要謝謝我,要謝謝他們。」
而練馬克在東海大學創校早期即來台任教,協助東海大學創立社會系及社工系,他在致力於教育工作外,同時也在1970年協助彭明敏喬裝逃亡,並在私下協助傳遞人權資訊,攜帶文件出境,並夾帶禁書回台。練馬克的長子練克煒在台灣出生,近年定居台灣開設民宿。他接受《風傳媒》訪問時表示,當時練馬可夫婦總會帶著年幼的他到彭明敏家拜訪,藉此降低監控者的戒心,笑說自己也在救援工作中扮演「小小的角色」。
練克煒強調,父親總是謙虛表示「我沒有什麼成就,我的學生就是我的成就」,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視為服務他人的機會,即便是協助彭明敏逃亡也是抱著同樣的心情,且他深信長老教會的許多教士也都樂意幫忙,本次的展覽不只是紀念他的父親,也是紀念那時代所有的教士。
高涌誠致詞表示,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多次強調,她在擔任郭雨新秘書時,是協助傳遞政治犯消息給海外人士的救援者,其後陳菊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身份轉為被救援者,受到國際特赦組織(AI)等外國救援力量的關注,「今日的歲月靜好,是因為許多人替你負重前行」,盼望藉由此展覽提醒眾人民主的得來不易。
彭俊亨也表示,這些海外救援者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功不可沒,期許今日的台灣也能放眼全世界,關注世界各個角落壓迫人權的情形,並且發揮民主力量,彰顯人權價值。
「釋放臺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展期自12月10日開始,於人權館景美園區展出至明年5月2日,後續還會舉行人權教育、救援實錄等主題的講座及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