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期頻頻對澳洲發動「貿易戰」,繼先前對大麥、牛肉等產品祭出進口限制,日前又對澳洲葡萄酒課徵最高逾200%的反傾銷保證金,嚴重打擊澳洲出口市場。而澳媒《雪梨晨鋒報》12日披露,在中澳關係陷入谷底之際,澳洲與台灣經貿官員近日已展開會談,磋商促進兩國貿易往來的機會。
《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指出,雖然澳洲現階段仍不考慮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當前亟欲尋求替代市場,彌補受中國打壓的出口額,因此仍「不顧北京反對」,在此敏感時機和台灣官方展開經貿對話。
#Australia and #Taiwan in sensitive trade talks as #China slams the door #BoycottChina #BoycottChineseProducts#BoycottMadeInChina #SanctionChina#Chinamustfall #ChinaVirushttps://t.co/67QAlHVSDd
— Rand (@Rand96404590) December 12, 2020
澳議員:澳洲與誰洽談協議,不容他國置喙!
雖然澳洲一旦與台灣達成任何正式經濟協議,都將進一步加劇北京怒火,但曾任澳洲資源部長的國會議員卡納萬(Matt Canavan)直言,澳洲應計畫與台灣簽署FTA,「我認為與台灣敲定貿易協定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台灣是我國的親密友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
卡納萬指出,澳洲在台灣的煤、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但啤酒、牛肉、觀光旅遊等商品、服務則仍有進展空間。當被問及台澳若簽訂FTA恐將 觸怒北京的風險,卡納萬則強調澳洲「不應容許另一國指揮我國與誰達成協議」。
卡納萬是澳洲執政聯盟「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3個月內第二位呼籲與台灣達成貿易協定的成員—無獨有偶,國會後座議員(Backbencher)歐布萊恩(Ted O'Brien)9月亦曾在《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表示,澳洲應與台灣談判貿易協定。歐布萊恩當時強調:「若我國要認真推動經濟多元化,怎能不追求深化與台灣的經濟關係?」
Farewell & thanks to Rep. Cowan @AusOfficeTPE for all you’ve done for the #Taiwan-#Australia friendship. We’ve always been big fans of #Aussie products & are ready to support Australia through thick & thin. Great to see our partnership continue to grow. pic.twitter.com/BjVcExWiCZ
— 蔡英文 Tsai Ing-wen (@iingwen) December 7, 2020
曾因中國施壓告吹 台澳FTA有機會復活?
《雪梨晨鋒報》指出,澳洲政府原本考慮與台灣簽署雙邊貿易協定,構想卻在中國直接施壓下胎死腹中。中國是澳洲最大出口市場,佔據澳洲出口額逾3成,但兩國今年在新冠疫情源頭、人權、國安等領域爆發爭端,北京已對澳洲六大產業發動經貿攻勢,許多執政聯盟議員私下表示支持台澳談判,卻深恐此舉將再觸北京逆鱗。不過,台灣亦是澳洲的第六大出口市場,2018至2019財政年度出口額上揚了20%,達到100億澳幣(約合新台幣2085億元)。
但儘管澳洲對台出口鐵礦、銅礦、天然氣等資源產品呈強勁成長,但與紐西蘭、新加坡等已與台灣簽署經貿協定的國家相較,現行關稅卻削弱了澳洲消費品在台灣市場的競爭力。《雪梨晨鋒報》舉紐西蘭為例,在《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簽訂後一年,紐國對台出口勁揚了22%,而紐西蘭牛肉、葡萄酒等商品都是澳洲的兢爭對手。
感謝你們對澳洲葡萄酒的興趣與支持, 澳洲當然有很棒的葡萄酒, 我們希望能介紹更多澳洲葡萄酒來台灣; 如果你對享用高品質的澳洲葡萄酒有興趣, 歡迎連絡我們. 電郵: taipei@austrade.gov.au @MOFA_Taiwan #邱議瑩 pic.twitter.com/d18oW1sXVO
— Gary Cowan (@AusOfficeTPE) December 3, 2020
而對於《雪梨晨鋒報》的報導,台、澳政府官員皆匿名低調證實兩國展開對話一事,但堅稱會談只是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架構下的標準會議,迴避敏感的主權議題。
隸屬在野黨工黨(Labor)的參議員吉欽(Kimberly Kitching)則表示,澳洲長期以來「過度仰賴單一國家做為出口目的地」,工黨也一直呼籲當局為出口業者找尋新的市場與機會,「為此,我們當然該把目光投向台灣,以及我們該如何增進雙向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