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柏林牆的倒塌和東德政府垮台,人們曾認為《資本論》也從此將被歷史遺忘。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大爆發使得馬克思主義再次掀起熱潮。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馬克思作為危機理論家和反對自由經濟的先鋒者又重新被人們想起,而他的《資本論》則一度熱賣脫銷。英國工黨領袖柯賓(Jeremy Corbyn)稱馬克思是「偉大的經濟學家」 - 這樣的公開表態在過去的英國無疑會被等同於自毀其政治前途。
馬克思最為激進的觀點是,他認為資本主義終將走向毀滅。他的理論是:企業由於長期處於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不得不降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來贏得更大的市場。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將走向破產。而最後存活下來的企業則會變成擁有強大壟斷力量的集團企業。與此同時,低收入貧困者和失業無產者的隊伍會不斷壯大。如此發展,整個社會將失去平衡 -最終引起大革命的爆發,共產主義即將到來。
馬克思曾預料,這樣的大轉變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在當時工業發展成熟的國家,比如英國和比利時。但他認為,像當時還處於封建農業社會的俄國還不具備發生這樣大轉變的條件,在這之前,他們首先需要實現工業化。
但很明顯,現實和理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特里爾 (Trier) 並且在那裡生活到17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馬克思在特裡爾的故居,現在開了一家一歐元商店。那麼還有無產階級嗎?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安東尼·薩繆爾森 (Paul Samuelson,1915-2009)曾調侃道:「這裡的工人們都開著小汽車,使用著微波爐,過著舒適的小資生活。看不出來人們是如何貧窮。」
如此看來,馬克思就資本主義即將走向滅亡的預言似乎言過其實了。
難道馬克思的鴻篇巨著裡的分析全都錯了嗎?我們能對這位超級知識分子的畢生心血進行全盤否定嗎?對此,慕尼黑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ifo-Instituts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所長漢斯-韋爾納·辛恩(Hans-Werner Sinn) 堅定的回答道:「絕非如此!」特別在今天看來,馬克思的金融危機理論是具有「高度現實」意義的。在柏林勃蘭登堡學術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傑拉德·哈布曼(Gerald Hubmann)也有相似的觀點:「馬克思在那時就預見到了日後的危機,他注意到銀行的重要作用,以及危機時期利潤私有化、損失社會化的現象。」但是,馬克思並沒能預測到當今金融經濟體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