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由於梁孟松全力發展高階製程技術,因此與中芯另一位共同執行長趙海軍意見不合;如今中芯被列入美國禁令清單,極紫外光(EUV)顯影設備無法取得,先進製程難以開展,中芯更須強化先進封裝技術,讓成熟製程得以發揮效益,才能度過這段美中對抗及技術落差的難關。
或許就在這層考量之下,中芯董事會才想要找蔣尚義回歸,希望平衡公司的發展方向,卻沒想到激起梁孟松如此大的反彈。(延伸閱讀:這下離台積電更遠了...中芯坦言:美國制裁掐住要害,公司研發已被卡死!)
其實,梁孟松在台積電任職時,就對封裝相當沒興趣。在未能升任研發副總經理後,張忠謀把他調到「超越摩爾辦公室」,也就是研發先進封裝的部門,但當時梁孟松似已認定這是一個「冷衙門」,所以才會在日後他與台積電進行訴訟時,泣訴自己被下放並打入冷宮,也不敢去餐廳吃飯,怕見到以前同事,覺得非常丟人等等的證詞。
蔣的企圖:回鍋拚先進封裝
不過,台積電這個封裝部門,卻是日後創造台積電獨特競爭力的重要單位,甚至是拿下蘋果訂單的決勝武器。因為在摩爾定律愈來愈走到盡頭時,台積電靠著先進封裝技術,讓客戶可以把更多功能整合到一顆晶片內,大幅提高晶片的性價比。負責過該部門的余振華及廖德堆,都因為立下戰功而獲頒許多獎項,並且升任台積電副總經理要職。
梁孟松看輕的小晶片(chiplet)及封裝技術,卻是蔣尚義心裡最重視的部分。事實上,台積電發展先進封裝的技術,就是蔣尚義向張忠謀建議應該做的;此外,他在2006年第一次退休到2009年重回台積電時,這期間就是到台積電轉投資的精材擔任董座,而精材就是負責晶圓層級封裝(3D WLCSP)技術的公司。
小晶片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將一顆大晶片的多核心設計分散到個別微小的晶片,例如高速運算晶片需要7奈米或5奈米生產,但其他電源及類比元件、儲存器等,只要用8吋或12吋的成熟製程生產,再用立體堆疊方式將這些IC封裝在一起,類似樂高積木的概念。
這幾年台積電的成功,除了高階製程技術不斷進步外,最重要就是小晶片與封裝技術的進展,才能突破摩爾定律的限制,也讓蘋果這些大公司願意下單給台積電。
因此,蔣尚義第二次離開台積電後,不只一次表達他繼續發展小晶片及封裝技術的企圖心。他在2016至2019年擔任中芯獨立非執行董事,但工作只限於董事會層次,並沒有真正做實際的管理,後來弘芯找他,他才一口答應要去弘芯,把台積電未完成的計畫實現。
一位業界人士說,弘芯原本是中國最有可能創造一番事業的先進晶圓廠,因為蔣尚義找的團隊相當整齊,但如今弘芯宣告停工,蔣尚義壯志未酬,這個團隊應該會到中芯另起爐灶,最近幾名核心成員已經抵達上海,顯然是在為加入中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