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葛雷觀點:臺灣網民為何要逼華碩表態並自取其辱?

2020-12-24 07:00

? 人氣

華碩爆「公關危機」。(盧逸峰攝)

華碩爆「公關危機」。(盧逸峰攝)

正常情況下,正常人都會避免自己有機會受辱,如果遇到自己可能沒面子的情況,會設法避免。但在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抵制親中企業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臺灣人似乎出現了「自找羞辱」的心理偏好。明知硬要企業選邊,企業會選擇打臉臺灣,卻還是不屈不撓逼企業表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背後反應了什麼樣的心態,十分讓人玩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日,華碩旗下電競品牌ROG日本分公司,原預定17號和日本虛擬直播公司Hololive旗下3位Vtubers合作進行直播活動。但卻因因Hololive旗下Vtuber曾捲入辱華風波,遭ROG中國公司小編,在網路上公開嗆「刀已經架在老闆脖子上了」、「作為一家中國公司,更是要嚴肅對待此事,我們希望可以直接取消原定的直播」,態度很不客氣。

最終華碩選擇配合該名小編,取消日本公司的直播。為此華碩臉書被臺灣網友灌爆,群情激憤的網友要華碩道歉,開除小編,但華碩不回應就是不回應,眾多臺灣網路名人與民代也紛紛開嗆華碩。比方「鬼才阿水」就說裝死是最笨的方式,立委高嘉瑜罵得更狠,說華碩中國小編超乎尋常的影響力,是否早有內部中共黨員透過所謂「紅色滲透」中國華碩的管理層,使其權力膨脹至能指揮日本分公司?又或者滲透的黑手也讓臺灣華碩自我審查?

坦白說,這些對華碩的批判都有一定道理,中國小編確實態度大有問題,而華碩不回應網友的行為也沒這麼容易被臺灣消費者忘記,也必然會引來臺灣大眾「華碩已被紅色滲透」的懷疑。

但,這種窮追猛打,到底最終是想得到什麼?兩岸市場的巨大差距,注定了華碩不可能給出臺灣人期待那種「痛打中國民族主義」的答案,硬要華碩表態,只會有「親中」這一種答案,這不是自取其辱嗎?自取其辱的事為何要做?

上一段的兩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就是現在的臺灣社會流行「當受害者」。表面上看來,當受害者是一種很丟臉的事,是輸家,是失敗者,是物質或精神上受損的一方,大家都要當贏家而非輸家。但這種想法忽略了當受害者,也有受害者獨享的「好處」。

試想,今天你拚死拚活努力去在一場賽局中爭取勝利,那就是假設這是個公正的賽局。固然你有可能勝利,但如果失敗了,就是對自己實力的否定,就像是主動把自己的玻璃心送出去給別人打碎一般。相反的,如果能創造出一個加害者,把自己打造成被剝奪求勝機會的受害者,就能夠否定比賽的正當性,使自己的落敗反而有道德正當性。這樣的說法,你雖然永遠不能享受成功的果實,但自己的實力也永遠不可能被否定,因為自己是受害者,誰「敢」譴責受害者?誰「敢」要受害者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任?誰「敢」否認失敗者的能力?一切的責任都要由加害者負責。

也就是說,抵制、出征華碩,外人看起來像是臺灣人在自取其辱。但既然這場忠誠度戰役,臺灣注定不會勝,不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透過出征,逼華碩當加害者,「給臺灣人一個痛快」,這種「辱」反而有助於替臺灣人打造了一塊閃亮亮的受害者盾牌。臺灣一切國際上的不如意,都可以解讀為是中國與賣臺臺商的加害造成的,臺灣人是不公正比賽下的受害者,全世界都不准看低(本來實例很強但卻被作掉的)臺灣人!

然而天不從人願的是,華碩斷然不可能給臺灣人一個痛快,在國族敏感議題上進一步作任何表態。它必然是裝死到新聞整個過去。這樣一來就少了華碩官方否定臺灣國格,親中賣臺的直接證據(中國小編發言終究還是代表性有點不足),抵制起來還是不夠痛快。

好在鄉民的記憶力一向不好,過陣子就把目光轉到別的企業頭上去了,希望下一家企業「識相」一點,羞辱臺灣更大更直接一點,好讓大家真正能作為受害者的「心理尊榮感」。

*作者為網路媒體工作者。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