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 Prius 的暢銷也是類似情形。關心環境的人或許會想減少開車時的氣體排放,但由於 Prius 比較貴,花錢讓自己「看起來環保」就有額外的好處。一項刊登在《紐約時報》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購買 Prius 的車主是這種心態,因為這款車「說明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的 Prius 或許對全球暖化沒有多大影響,但對外界的觀感就有相當大的效果。經濟學家長久以來主張,如果環保產品的需求提高,廠商就必須使這些產品不那麼貴,消費者在購買環境友善的產品時,就不需要自我犧牲。但根據卡爾森管理學院(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知名學者瓦拉德.葛里斯維謝斯(Vlad Griskevicius)的研究,情況可能剛好相反,重點在自我犧牲的行為能讓多少人知道。
葛里斯維謝斯的一項研究,請參與者選擇要一只環境友善的背包,還是比較有型且更多功能的背包。環保背包使用百分百的有機纖維,它的設計將製程製造的廢棄物降到最低,並且附上回收說明。非環保背包有一層防水塗布和八個儲物隔層。為了引起各種不同的反應,研究人員請參與者想像他們在網路上購買,或者在零售店公開購買。他們也請參與者在選擇之前先讀一篇小故事,其中一個版本有個關於名聲的訊息,另一個版本沒有。結果顯示那些隨時想到自己名聲的人,在網上購買時會偏好奢華的非環保產品,但是在大庭廣眾下購買時,則偏好環境友善的環保產品。保護地球和購買環保商品的動機,有部分似乎取決於一個人購買時會得到多少社會的讚許。
人不僅會聽從擁有地位的傳訊者,也會尊敬那些透過正向態度、同情心和謙卑來展現親和力的人。有親和力的傳訊者能發揮影響力,因為大家會覺得有他們相伴本身就是件好事。在這樣的背景下,很清楚為何這種軟性傳訊者效應能對群眾產生巨大影響,也很清楚為何人會努力助人,讓自己成為他人心目中溫暖的人,這是在決定是否該認識某人並與之合作、從而接受他們意見時的重要考量。
*作者史帝芬.馬汀(Stephen Martin),INFLUENCE AT WORK公司(英國)的執行長,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所行為科學的客座教授;作者約瑟夫.馬克斯(Joseph Marks),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研究員,也是麻省理工學院訪問研究員、INFLUENCE AT WORK公司副顧問。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憑什麼相信你?:掌握8大影響力特質,增強自身可信度,洞悉他人話語背後的真相》(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