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教育不只是培養菁英

2020-12-30 05:20

? 人氣

教育目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教育之目的,在培養人們具有三大能力:知識、態度與技能。然而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夠順利擁有三項特色嗎?有的人三項兼具備,有的人有知識與態度卻沒有技能,更有一種人有技能有態度,但知識量是不足的,這些知識量不足的人能夠順利生存在社會上嗎?有權利享受物質生活嗎?當然是沒問題的。回到上段提的部落孩子,許多部落孩子確實(課本的)知識量不足。在他們的世界裡,或許連臺北市長成什麼樣子,101大樓到底有多高,大臺北的捷運搭乘是什麼感覺……都不知道。而來臺北體驗一趟,就能夠成為他們這輩子的夢想清單。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務農、批貨、叫賣的技能,長大後到山下市場工作賺取收入,等到經濟穩定後攜家帶眷環遊世界。對貧困的人來說終於有錢了,是多麼的可貴,沒錢的生活是多麼的痛苦,因為「窮怕了」。經過努力,終於有機會來享受人生的時候,卻又被社會菁英人士看輕,認為這樣的教育沒有培養孩子足夠的知識與「素養」,只有現實需求的賺錢。身為教師的我替社會貧困者打抱不平,對他們來說這輩子清清白白的做一位認真努力賺錢的人,只因為以前「窮」連帶知識量不足而被社會否定,會不會太可悲了?學術性質的知識教育或所謂「素養」,與現實生活的技能相比,何者重要?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教改,這麼鄙視現實世界的謀生能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再舉一個我親身接觸的實例:我的阿嬤出生在戰亂的年代,家裡很窮又重男輕女,因此不被允許接受教育。但這位文盲阿嬤是一位女強人。即便不識字,她仍為了讓家裡過好生活,努力做生意賺錢,買了天龍國市中心三間不動產。一個不識字的阿嬤能買三間房子,你覺得她沒能力嗎?她不能享受一下有錢後的生活嗎?我阿嬤也去過美國、加拿大、日本。她是文盲,但她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開眼界看世界。去年我阿嬤過世了,而她生前跟我說,她這輩子最大的願望是能夠受教育讀書。可見「讀書」在我們這個社會,是多麼根深蒂固的渴望!而我們的教育體制,真能對他們有幫助嗎?

在此呼籲大家,這輩子做人無論你的成就地位或高或低,都不需要瞧不起看輕任何人,只要是堂堂正正走正路,都應該要被祝福。人生的際遇很難說,未來會是過什麼日子沒有人能夠解答,當你在高山上也有失足摔進山谷的一天,當你一步步踏實的走在步道上有一天也會攻頂,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有能力就多多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為自己未來理想鋪路的同時,也請留一條路給別人走。而教育改革的崇高理想,也請納入基層、底層、後段人民的心聲,不要讓人們覺得教育於我何有哉。一個能造福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體制,才是成功的。

*作者為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研究生、國小教師、大九學堂第一屆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