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優秀女生的自白,我做了一些修改,引用在這裡:
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告訴我一定要優秀,超過別人。
在我還不完全明白優秀的意義之前,我看到了我親愛的家人臉上的笑容和光彩,於是,我不加思考地接受了這種觀念。家人開心的笑容是我努力的方向,漸漸地我越來越在乎別人是否喜歡我,慢慢地這成了我唯一追求的目標。
在追求優秀的路上我已經停不下來,偶爾在一個人獨處時,我感受到內心的空虛、孤獨、疲憊。但我不會過多停留在這種感覺裡,很快就會在自我激勵中平靜下來,投入下一次努力。
我也有調節不了的時候,此時往日的璀璨在我看來也變成了黑不見底的深邃,會害怕,感到無助,卻從來不會說出口。
身邊的事物漸漸在我眼中發生了變化,家成為華麗的廢墟,父母也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不自覺地遠離人群,我害怕他們看到我內心的荒蕪,驕傲背後的虛弱,我在內心拼命支撐著那個美麗的童話。我內心越壓抑,我外表越孤傲,同學朋友漸漸遠離了我,我無力地看著這些發生,口不能言,我選擇笑而不語。
我渴望一個能傾聽、能理解我的人,身邊沒有一個能看到我的人。我的生活已經有太多的遺憾,但相比在別人面前展現我真實的一面,我更想去修補完美。
這段文字所描述的情感,在《黑天鵝》這部電影中有更為精彩細膩的表達:
女主人公妮娜內心體驗的好和壞被分裂成兩個不相容的部分,這在她成長中一直未能很好地整合。
所以妮娜一直在別人眼中是個純潔的白天鵝的形象,當現實需要她詮釋黑天鵝這個邪惡的角色時,她人格被壓抑的壞的部分無法展現,她有完美的動作,但缺少靈魂的感染力,無法整合「壞」的部分成為主人公痛苦的來源。
在強大的壓力下,孤獨無助的她穿梭在現實與幻覺中,面臨著極大的痛苦,精神到達崩潰的邊緣,在混亂、恐懼、失控的狀態下努力尋找著那個完美,用生命完美演出之後時,妮娜從台上跌落。
此時,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感受到了完美。
這是哪種表達呢?
是體驗到了終於整合了內心分裂的好與「壞」的欣喜的完美,還是覺得再次完美完成了一個功課的完美呢?
我希望是第一種,但是我卻更相信第二種可能。因為沒有真正被接納的過程,整合也無法發生。
妮娜在她的強迫性重複的命運中掙扎著,當一個人被「好」困住,絕望就伴隨而來。由此產生「還是我不夠好」的念頭被強化,然後用不斷填補的行為維繫著「好」的感覺。但是,當這樣做時,同時增加的還有絕望的分量,以及只有自己最能感受到的極度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