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習近平飛往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和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
據一位在場官員透露,在用香檳敬酒後,習近平開始向這三位歐洲領導人施壓,稱歐洲最近有一份政策文件,把中國形容為「系統性對手」,這話是否當真?(譯註:「系統性對手」在上述歐洲政策文件中的原文是systemic rival,中國外交部譯作「制度性對手」)
這位官員說,當時梅克爾用恭維習近平的話做出回應,說這是對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和影響力的一種承認。容克則試圖緩解氣氛,打趣說歐盟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沒有共識。但馬克宏比較直率,這位官員回憶說。
馬克宏說,沒錯,你們是對手。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幾周後,法國派出一艘軍艦穿過台灣海峽,對北京發起挑釁,北京指責這艘護衛艦非法進入了中國海域。
在中國國內,習近平的權威越來越不容置疑。他排擠政治對手,打擊異見人士,並在推動國家復興、在國際上強勢主張中國利益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阻礙習近平實現「中國夢」的最大挑戰不在國內,而在其他國家,短短几年時間,一些國家對中國政府的看法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些國家原本不願觸怒中國,但現在卻越來越向美國靠攏。美國政府在限制中國獲取客戶、技術和敏感基礎設施方面一向更加強硬。
經濟上很依賴中國的澳洲已成為第一批在境內封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y Co.)的國家之一。澳洲還呼籲對中國最初處置新冠疫情的方式展開國際調查。印度曾是全球不結盟運動的支柱,但目前擴大了與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合作,試圖在邊界有爭議地區對抗中國勢力。
歐洲對華貿易體量大致與美國相當,並即將與中國締結投資協定,進一步深化經濟聯繫。但同時,歐洲大陸也為中國的收購活動和技術設置了新的壁壘。
英國和法國已經遏制了華為在歐洲的競爭能力,德國雖然保持謹慎,但其國內圍繞歐洲過度依賴中國的爭論也愈演愈烈。今年夏天,在中國採取行動限制香港自由後,歐盟國家一致支持對華制裁,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外國領導人對中國最初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感到不滿,對北京當局壓制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和香港民主運動的行為也頗有微詞,另外,中國企業已從昔日的客戶變身為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也同樣讓人側目。還有中國的「戰狼」外交,讓許多政界和商界人士有種被盯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