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包括范雲在內的學者質疑華藝「壟斷」,期刊可以壟斷論文著作權,資料庫如何壟斷?不要說市場上還有三家公司有類似的服務,即使還有人要做新的論文資料庫,只要談得下授權,誰能擋?
第六,學術界討論OA(Open Access)也不是新鮮事,學術(位)論文到底是「政府資訊」還是「公共資訊」?一直有不同見解,最終尊重大學自主與著作權人意願佔了上風;而國際期刊支持OA者也只佔了百分之五,台灣要推動全開放,除了立委及部份學者的主張之外,是不是也得問問更廣泛的意見?就像包括台灣社會學刊、台灣社會學、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都聲明嚴厲譴責華藝之外,台灣其他一千八百多種期刊的意願,是否也得了解並尊重?附帶一提,華藝本身即已支援OA。
范雲推動資料庫公共化,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議題,包括遲了二十年,政府還有必要插手嗎?就推廣國際版權和學術地位,政府和民間到底誰更有效率?如果政府能做,為什麼過去二十年撒手?這個問題倒頗值得范雲再費點力氣,但是,就算是要推動資料庫公共化,有必要拿民間已經努力二十年的公司祭旗嗎?難不成,要向北京看齊由政府「壟斷」資料庫?
范雲說得好,台灣要與中國爭學術話語權,是要到全球所有民主國家的自由平等的學術場域搶奪話語權,這就是華藝或其他民間資料庫做的事,他們推廣的範圍是全球,中國只是學術市場的一部份,中國在華藝資料庫裡搜羅其所需,審改或蒸發台灣學者文的是中國,不是華藝;台灣學者當然可以如范雲所言,拒絕「在中國設下的斷手斷腳斷頭遊戲中,屈辱求生」,但范雲或部份學者之見不能「壟斷」所有學者意願,更重要的,控訴中國審查制,不該把自己人當敵人。
范雲的質詢已經超過立委監督政府的「常規」,立委超常監督人民不打緊,重點是因為立委一句話遭致的「認定違法」,造成人民綿綿無絕期的痛苦;更可怕的是「范雲現象」─意見不同動輒「扣紅」,已經成為民進黨和其同溫層的慣性,不論是人民、民間公司、乃至媒體,都是兢兢業業納稅供養大立委、大官員的一份子,結果被吃公糧的立委倒打一耙瞬間變紅,其誰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