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模糊可以阻止他們做戰爭的準備,那麼我們就應該這麼做。但如果那只是展現了我們的弱點,那麼我們就應該改變它。我們應清楚表示,我們不接受那個地區任何現狀的改變。 」
武裝台灣威懾中國
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的直言也引起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注意,星期一即發表社評呼籲當選總統拜登加強武裝台灣以威懾中國。
社評說,中山泰秀已經表達出美國地區盟友對中國的擔憂,近來各種情勢發展都顯示,「在拜登任期內,中國對跨越110裡的台灣海峽發起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如果民主台灣的獨立性喪失,「那將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大地震」,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將決定性地轉向中國,亞洲國家也必須重新調整他們和美國的關係,這對全球安全與貿易都有重大影響。
社評提到,川普政府顯著地提升美國供應台灣的軍備,但中國很可能施壓拜登回到歐巴馬政府的寬容政策,「或許以氣候變化的承諾來作為誘餌。」此外,中國也會觀察拜登是否延續川普政府允許美國高層官員訪台的現行政策,這象徵美國對台灣自主的興趣。
社評認為,拜登不大可能毫不模糊地表達對防衛台灣的承諾,但中國在台灣周邊的威脅及軍事動作正在不斷增加,「如果拜登要讓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安心,台灣是他的第一個重大考驗。」
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庫馬爾・米甚拉(Sandip Kumar Mishra)說,中國在2020年的干擾行為越來越激起國際社會的公開表態,許多地區國家更認為,要與一個「決斷、不負責任及不透明」的中國共處非常困難,中國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不負責任處理方式、在香港實施新的國安法、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以及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的挑釁作為,都在加快地區對如何制衡中國的討論,「這些國家已經開始準備應對中國的『灰帶攻擊』與『戰狼外交』。」
抗衡中國道路通往台灣
目前也是和平與衝突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米甚拉,星期二在《歐亞評論》發表文章指出,由於中國這種不當行為引發各種反中國情緒,其最大受惠者就是台灣,「要對抗一個更自信的中國,幾乎所有道路都通往台灣」,例如美國與澳大利亞在今年的部長級會議中就做出關於支持台灣的聲明。
今年7月底,美國與澳大利亞在華盛頓舉行的外長和防長2+2部長會議(AUSMIN 2020)中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前所未有的以一段話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國務卿和部長們重申台灣在印太地區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們同台灣維持堅定非官方關係的意圖,並支持台灣在不要求以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的會員身份。對於那些需要國家資格的國際組織,雙方也支持台灣以觀察員或嘉賓身份有意義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