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行政院長賴清德2017.9.22下午接見「第27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受訪時提到;「台灣由針頭傳遞的愛滋病已大大降低,現在愛滋病主要來源已不是針筒引起,『而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在此,個人有以下看法:
第一,建請疾病管制署修改愛滋統計方式
愛滋有特定傳染途徑:體液(精液與陰道液)、血液、母子垂直感染,在公布相關公衛統計數字時,過去一直將「體液(精液與陰道液)」這個途徑用「性行為」稱之,並細分為「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異性間不安全性行為」,甚早以前還有「雙性戀」的分項,「血液」再細分成「注射藥癮者」、「接受輸血感染」。看出來了嗎?雖然指的是「傳染途徑」,細分後變成「族群」,就容易落入特殊化一群人。比方官方宣布統計數字顯示感染愛滋有可能是因為注射藥物,但就容易讓民眾簡化成注射藥物者都有愛滋。
新北市與台北市是愛滋人數最多的城市,那麼,北台灣就成為「疫區」了嗎?因此,我們建請疾病管制署修改愛滋統計方式,對外僅公布體液(精液與陰道液)、血液、母子垂直感染的感染人數,基於防疫之必要,專業人員再取得細分的資料。點出了統計數據,不能算是說錯話,但若統計數據本身就帶來誤導呢?
第二,此時更是宣導與澄清錯誤資訊的時刻
在媒體與社會大眾高度關注此議題的同時,可以將方向從院長的言論轉到就因為社會大眾容易這樣誤解數字,所以更要好好關心愛滋議題,以及澄清不當價值觀,例如日前反同團體言論攻擊一場感染者現身說法並與學生擁抱親吻臉頰的活動, 視之為可怕與不妥,此時,更希望賴院長可以用行政院長的高度,公開擁抱愛滋感染者,並且編列防疫預算,深化「預防性投藥(PrEP)」的服務,方為雙贏策略。
第三,沒有感染愛滋,不代表不會受到愛滋議題影響
我們也發現,不論是否是同志族群朋友,受到傳統數據的根深蒂固概念影響,「同志得到愛滋是遲早」的觀點深植於許多人心中,對同志族群來說,內化了愛滋汙名,也外化了歧視,就是有愛滋同志感染者,讓許多同志不敢現身,因為怕被外人誤解成自己有愛滋。另一方面,對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因為是「他者」族群跟我無關,而不願意了解認識這個疾病,甚至出現撻伐、歧視、唾棄的行動,散布仇恨愛滋的言論,這次事件就被反同人士大為渲染。事實上,擴大來說,愛滋也好、B型肝炎也好、肺結核也好,疾病都在我們身邊,即便自己沒有感染疾病,但請「無差別心」,同等對待身邊的感染者。疾病,不該被用來汙名與撕裂族群。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