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篇》「赤貧」的矯正機關能做什麼?拖了14年 少輔院仍未改制為矯正學校

2017-10-01 09:00

? 人氣

法務部原訂在2003年7月前,將現有的少年輔育院、少年監獄改制為少年矯正學校,卻遲未付諸行動。圖為矯正學校新竹誠正中學。(取自誠正中學臉書)

法務部原訂在2003年7月前,將現有的少年輔育院、少年監獄改制為少年矯正學校,卻遲未付諸行動。圖為矯正學校新竹誠正中學。(取自誠正中學臉書)

法務部原本規劃2003年7月前,將現有的少年輔育院、少年監獄全面改制為少年矯正學校,過了14年,法務部如今仍未將其列為重點項目,這項少年矯正改革的「第一步」何時將跨出仍不可知。不過,就法務部司改國是會議所提的研究指出,雖然矯正學校資源較多,但其與少輔院所教出來之少年,再犯率相近,法務部認定問題在於資源不夠,因此打算增加人力輔導,以降低矯正學校的再犯率情形。基隆地院主任調查保護官王以凡表示,光看「再犯率」來判定矯正成效恐不太公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法務部日前於司改國是會議所提供的研究資料,在1999到2000年這段期間,新竹誠正中學(矯正學校)再犯率33.83%,彰化少輔院再犯率34.11%,兩者並無顯著差異,恐有投資與報酬並無對等的情形,而擬打算增加矯正學校專業輔導人力,盼其效益能更加明顯。

矯正機關收容「最麻煩的人」 資源卻不足

王以凡表示,目前少輔院跟矯正學校的再犯率不會差太多,大概都將在近3成左右,雖然矯正學校的預算的確比少輔院來的多,但王以凡強調,那還是不夠的,兩者大概就是「一個普通貧、一個赤貧」的差別,「貧窮的人你希望他能做到什麼程度?」

彰化少年輔育院。(取自法務部矯正署彰化少年輔育院臉書)
少年矯正機關所收的學生多是有嚴重偏差行為問題的孩子,但能動用的資源卻極其有限。圖為彰化少年輔育院。(取自法務部矯正署彰化少年輔育院臉書)

王以凡口中的「普通貧」與「赤貧」,可從以下的數字略窺一二。新竹誠正中學(矯正學校)2017年預算約1億3969萬,其迄2017年8月底的收容人數為268人,平均1人可分配52萬;而桃園少年輔育院2017年的年度預算約1億2261萬,其迄2017年8月底的收容人數為371人,平均1人可分配33萬。

王以凡認為,少年矯正機關所收的學生跟外面一般學校差別很大,大多是有嚴重偏差行為問題的孩子或是虞犯,而會進到感化教育的通常就是「萬中選一最麻煩的人」,而既然是最艱困的個案,理應可以拿到更多的資源,甚至是比一般學校多數倍的資源。

矯正成效 「光看再犯率有點不公平」

「光看再犯率有點不公平」,王以凡認為不宜單就「再犯率」來判定少年矯正機關的執行成效。有些小朋友可能原本問題很多,在經過矯正機關的輔導後,可能已經比一開始的狀況改善不少,原本3個月可能會再犯的人,變成1年後才再犯,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成效。王以凡也認為,通常出校後能夠撐到一年或半年以上才再犯,基本上就不太能完全怪到矯正成效不彰上。

20170926-(雄一調查配圖)基隆地院主任調查保護官王以凡。(高雄一攝)
基隆地院主任調查保護官王以凡認為,不宜單就「再犯率」來判定少年矯正機關的執行成效。(高雄一攝)

另一點就是再犯案情的輕重也需要列入考慮。舉例來說,少年原本是傷害案而被送入感化教育,回歸社會後卻又因酒後騎乘機車再度觸法,王以凡認為,兩者的程度還是有差別,很難因此說這名少年就是頑劣的、完全沒改進的。

王以凡說,曾經有一名矯正學校出來的小孩表現還不錯,甚至還考上大學,當時他在法院執行停止感化教育後,剩餘4個月的保護管束,「好不容易撐到3個月快要結案,結果這個死傢伙給我去酒駕…我聽到後,比他還要難過!」王以凡表示,從國中看他到現在,都要讀大學了,怎麼那麼不小心?他也說,那個孩子後來也蠻懊悔的,因這件事又新增3年保護管束,他應該是有記取教訓。

「環境比自身影響大」 建議發展再犯評估工具

王以凡表示,由於觸法少年背景各有不同,家庭、生活、經濟條件也不盡然相同,有些少年可能單親,或是雙親過世,經濟狀況可能是低收入戶,「環境比『自身』影響還大」,因此總體來說,很難單看再犯率來檢討執行成效。

王以凡建議,宜發展所謂「再犯危險評估工具」,就每一個案評估其危險度,執行者參考此數據,再規劃輔導策略,若能延緩再犯,應該就要算是成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