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烏克蘭東部,馬來西亞航空,298人;23日,台灣澎湖,復興航空,48人;24日,西非馬利,阿爾及利亞航空,118人。3起原由各不相同的空難,464位罹難者。
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全球民航業3度遭遇強力衝擊,再加上今年3月馬航MH370班機的239人,今年空難罹難人數已突破700人大關。相較之下,去年一整年重大空難(14人座以上機型)罹難者共163人(史上最佳記錄),不到今年至今為止的1/4。
馬航空難罹難者遺體運抵荷蘭(美聯社)
國際民航業高層主管下星期將在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集會,討論馬航烏克蘭空難引發的安全問題。
不過業界分析師與安全專家指出,最近這3起空難並無共通性,也不代表搭飛機旅行的安全性突然下降。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包括貨機在內的民航業,發生機身損毀至無法修復地步的空難,機率不到200萬分之1。
美國「飛行安全基金會」(Flight Safety Foundation)主席畢提(Jon Beatty)說:「差堪告慰的是,如果這3起事件都屬於同一型態,或者有同樣的根本原因,那麼我們會說,民航業界出現系統性的問題;然而這3起事件各自都是獨特案例。」
復興航空班機殘骸(葉信菉攝)
然而畢提也指出,3起空難禍不單行,對民航界而言形同一記「冷峻的提醒」,顯示未來空難事件可能會持續增加,因為隨著民航業不斷成長,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飛航班次越多,空難風險越高。
那麼一般旅客會不會因此戒心大增,從此視搭機為畏途?分析師曼恩(Robert W. Mann Jr.)認為不至於:「全球民航業消費者的記憶很短暫,而且非常在地化,集中於本土的市場。」
馬航烏克蘭空難超過半數死者來自荷蘭,但荷蘭籍旅客霍修夫(Bram Holshoff)日前在德國柏林泰格爾機場(Berlin Tegel Airport)受訪時說:「一個星期發生3次空難,實在是太頻繁了一點,但是對我而言,什麼都沒有改變。」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前任法律顧問昆恩(Kenneth Quinn)則提醒世人:「飛行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是總難免會成為人為錯誤或惡意的受害者。我們有時候會忘卻了飛行的神奇與生命的脆弱,這個星期的事件提醒我們,對這兩者必須更加珍惜、用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