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借貸風險!標準普爾調降中國信用評級真是誤判嗎?

2017-10-02 17:30

? 人氣

中國猛烈抨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調降中國信用評級的決定,稱這是西方對中國經濟的偏見和短視。標準普爾上周警告中國借貸風險增加,把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檔,由AA-降至A+。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財政部、官方媒體以及互聯網社交平臺出現一片罵聲,有些評論更出現政治化和陰謀論的傾向,指責國際評級機構企圖在十九大召開之前抹黑中共當局,製造社會不穩定。我們應如何看待標準普爾及3大國際級機構的國際信譽?怎樣評估中國不斷膨脹的債務風險?經歷30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會延續經久不衰的神話嗎?參加節目的兩位嘉賓是:經濟學者、獨立時評人何清漣;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經濟與金融系教授劉芍佳。

劉芍佳表示,我覺得標準普爾把中國債務品質從AA調降到A+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大家都清楚一個公認的事實,就是銀行的金融效果的確差于從前,職員的工資水準在下降。銀行收入主要來自於利息收入,利息下降意味著貸款減少,以及發放的貸款利息無法收回。這樣一來,職工的收入也隨之下降。這點人盡皆知。換言之,標普把中國目前的債務風險提高,同時把債務的品質下降是有道理的。

至於這樣的調整對中國的影響,劉芍佳說,中國可能在國際市場發債將曾加成本,這是直接財務影響。政治方面則是仁者見仁,有說時機選擇不對的,偏偏在十九大之前。中國媒體有過度反應。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總體表現的確沒有從前火爆,銀行的確績效倒退。但是,我總體認為,中國官媒與標準普爾之間為此發生爭論,就像是公與婆之間的爭執,都認為自己有道理。

中國政府稱,自己的總體債務沒有增加,總體水準維持在GDP大約40%,與國際水準相比大大好於有些國家的超過100%,甚至美國都是接近80%,英國60-70%;而且,中國總體經濟表現仍然不錯,增長超過6%;所以,標普沒有道理突然提升債務風險同時下調債務品質。這是國內認為標普沒有道理的地方。

劉芍佳認為,標準普爾尤其忘記一個事實,就是中國治理經濟的制度與西方有本質區別。西方是民主體制,法律為天大於任何人,所以政府必須依法守法不能夠恣意妄為濫印鈔票,而中國為威權國家,中央集權是經濟治理中的特色,它不受法律的約束。

如果中國政府想挽救一家銀行或者挽救一場債務危機,可以隨心所欲地印發鈔票。這樣的特色在對付債務危機方面是更加有效的手段。這也是西方民主體制無法做到的地方。綜上所述,中國經濟目前在宏觀方面還沒有出現惡化的表現,所以才導致標普的評估讓雙方互相叫板。

至於國際評級機構是否出現誤判,劉芍佳指出,還是回到公與婆之爭。但是,如我剛才說的,我們不得不提,中國企業績效的確沒有從前好,尤其是銀行更是如此,職員收入下降。如果績效好的話,收入為什麼會下降?標普的評級反應企業績效下降給債務帶來的風險,這是一種專業的體現。降級反應風險的增高,這完全是專業的表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