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各國對不同議題的共識,並向各國傳達信息『中國當前的路線存在風險』,將是美國治國史上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
美國資深外交官坎博(Kurt Campbell)即將出任新設的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號稱拜登新政府的「印太大總管」(Indo-Pacific czar),他與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12日在權威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以「美國如何強化亞洲秩序」(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為題撰文,全面解析美國與印太國家,應如何保持該地區未來的穩定平衡且開放,以及如何結盟對抗中國崛起。
現年63歲的坎博是民主黨最具分量的亞洲事務專家之一,曾在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任國務卿時擔任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卿,協助歐巴馬(Barack Obama)制定「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坎博與總統蔡英文熟識長達25年,去年12月初他透過視訊發表「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演說時,表示拜登(Joe Biden)可能延續部分川普(Donald Trump)政府與台灣的合作計畫,但他希望見到兩岸緊張局勢和緩,並看到兩岸對話部分重啟。
歐洲的過去,是亞洲的未來?
坎博與杜如松先是以歐洲歷史探討亞太現在的處境,專文提到對美國亞太政策影響至深的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其主張國際局勢應走向權力平衡,且善於建立政治結盟以抗衡崛起的大國,1970年代初期為了遏制蘇聯,而主導美國對中國開放的政策。
季辛吉在早年著作《復原的世界》(A World Restored,暫譯)當中研究了19世紀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戰敗後的歐洲外交史,表示因為當時兩大外交家──奧地利的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英國的卡斯爾雷子爵(Viscount Castlereagh)──在1809年《申布倫條約》(Treaty of Schönbrunn)之後重視協調國際秩序、維繫權力均衡,而使歐洲度過百年和平。
專文認為,這本書的見解能與當今的印太地區相對照,現在印太地區出現大國政治相爭的緊繃情勢,而區域秩序若要發揮最佳運作,應兼顧平衡與正當性,這是美國政府需努力的方向。也因此這兩位作者歸納出結論,美國新政府制定印太戰略時,應參考這段歐洲歷史的三個教訓:必須達成權力均衡;必須立各國都認可其正當性的秩序;必須與盟邦及夥伴結盟以因應中國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