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漢學熱」在中美關係惡化下降溫,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台灣

2021-01-21 10:14

? 人氣

她與中國朋友有過多次坦率的交談,但有一次,當她在課堂討論中提到中國的高科技監控工具時,她說有位中國同學的表情變得相當難看,然後此人就離開教室了。「這樣的情況說明大家變得越來越敏感了,提醒我以後要謹言慎行,」莫里森說。她目前在美國製作一部關於中國女權運動的紀錄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08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全世界正在金融危機中奮力掙扎,而中國經濟卻經歷了一輪發展熱潮。那正是中國「敞開胸襟」的時候,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中文計劃負責人周明朗說。「近年來,中國對外部世界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表示。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理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華後,馬里蘭大學主辦了幾場「乒乓外交」比賽。近年來,馬里蘭大學報名學習中文課的人越來越少,周明朗教授說,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選擇去台灣學習,在那裡,他們可以自由地使用社交媒體,不像在中國,這些網站是被過濾的。

密西根大學政治學教授高敏(Mary Gallagher)說,她的學生現在普遍把中國看成潛在的敵人,或是美國的競爭對手,而10年到15年前,中國在他們眼中還是一片機遇之地。

現年51歲的加拉格爾在1989年第一次來中國,她說,不管中國是否被看成國家安全威脅,減少雙邊交流都是一個錯誤。「即便從利己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位於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表示,他們收到大量來自美國學生的電話和電子郵件,表達了想到中國學習的興趣。

「謊言和敵意已開始在中美兩國人民之間引發誤解與隔閡,同時也對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造成了阻礙。」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表示,「我們為此深感擔憂。為了掃清阻礙、消除誤解、構建互信,我們需要推動中美之間的民間交流與教育合作,中方也在積極努力,推動這方面取得進步。」

在中國向西方世界開放以前,美國學生大多只能在台灣學習中文。根據國際教育協會的數字,1995至2005年,比起赴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前往中國的美國學生人數仍不算多,但後者在此期間增長了五倍多。

馬瑞欣(Neysun Mahboubi)是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中國法律問題的研究學者,用他的話說,1995年夏天的普北班之行為他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扇窗戶一下子向我打開,加上中文水準的進步,我親眼見證了一些重大的歷史進程。」馬瑞欣說。他還談到,這段經歷「對之後25年來我的每一個職業選擇都產生了影響。」馬瑞欣說,後來許多同學的工作都和中國密切相關,其中一位同學還參與了上海迪士尼的創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