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蘋果公司(Apple Inc.)推出一款汽車,那將是一件大事。但對製造商來說,與蘋果合作造車帶來的潛在回報將伴隨著刺痛。
11日,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 Motor Co.)股價大漲9%,先前一家韓國報紙報導稱,這家汽車生產商計劃與蘋果公司簽署一項協議,合作打造一款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現代汽車股價8日已經大漲19%,當時現代汽車表示正在與蘋果公司進行討論,相關討論尚處於早期階段。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早在2014年,蘋果公司就已經開始研發一款汽車,但該計劃進展斷斷續續,該公司很少在公開場合承認這個項目。路透(Reuters)上個月一則報導稱,蘋果公司打算在2024年推出一款汽車。對一個自主研發的汽車計劃而言,這個目標將是非常雄心勃勃的。現代汽車可能會成為一個生產合作夥伴,類似於台灣電子巨頭富士康(Foxconn)在iPhone組裝上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與一款蘋果品牌汽車聯繫在一起很有吸引力,產量方面也很有潛力,但自7日收盤以來現代汽車的市值上漲了近150億美元(約台幣4198億元),這波漲勢很難證明是合理的。相關討論有可能沒有結果,也有可能造車計劃的燒錢時間比預期要長,除了這些風險之外,代工造車並不是一項特別誘人的業務。
加拿大供應商麥格納國際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 Inc.)也被視為蘋果公司潛在的合作夥伴之一,該公司為其他某些品牌組裝汽車,尤其是捷豹I-Pace,這是一款純電動運動型多用途車(SUV)。但這項業務利潤率並不高。麥格納的整車部門在2019年和2018年的營業利潤率分別為2.1%和1.1%,低於其零部件業務的利潤率。
那麼,為什麼有些成熟的汽車生產商現在提出要為潛在競爭對手生產電動汽車呢?除了現代汽車與蘋果的討論之外,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去年曾同意為美國新創公司Nikola (NKLA)生產一款皮卡,後來,由於媒體曝光Nikola創始人米爾頓(Trevor Milton)誇大了該公司的技術,通用汽車與Nikola的部分交易告吹。
在通用汽車的案例中,這種安排是一種將其電動汽車技術的成本分攤到更廣泛車輛上的手段,無論這些汽車是否屬於通用汽車品牌,而且也是開拓一條新的增長路徑的辦法。現代上個月推出了自家的電動汽車平台,在與蘋果公司的談判中,可能也是出於同樣的打算,這個影響可能要大得多。這兩家汽車製造商都被認為頗有遠見,其股價已經漲到接近之前紀錄高點的水準。
風險在於,此類交易會促進新電動汽車品牌的崛起,同時為老牌汽車公司帶來的回報,甚至還不如麥格納目前從汽車組裝業務中獲得的回報來得理想。富士康生產iPhone的利潤出了名地微薄,去年10月,富士康推出了一個汽車平台,該公司希望它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 目前還不清楚富士康將在多大程度上涉足汽車組裝這項困難的業務,但此舉凸顯了來自東亞電子和電池製造中心一種新的、削弱回報的競爭風險。
目前,汽車產業的許多活動都是由特斯拉8340億美元的市值所激發的。如果這個市值規模能夠合理化(這很有難度),那也只是與特斯拉品牌和產品開發的價值有關,而這些元素沒有一家電動汽車新創企業願意外包。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尋找組裝合約是一種增長策略,這種策略可能會走入死胡同,即便是獲得蘋果公司這樣強大品牌的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