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馬士基(Maersk)獨步天下,一直是長榮的主要對手。總部設於丹麥的馬士基,是全世界最大貨櫃運輸及物流公司,該公司的海上營運項目五花八門,包括油輪、平台工作船、貨櫃輪、海上鑽油平台,甚至還設有子公司專門開採原油跟天然氣。
在這一次貨櫃急單效應中,馬士基同樣受惠多多,2020年第三季財報顯示,雖然同比營收下降約1.3%,但淨利卻暴增82.1%,令市值也在第三季創下58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原因來自陸運物流營收業務大增,以及客戶出乎意料的爭搶櫃位。以股價表現而言,自從2014年起,馬士基走勢幾乎都比長榮來得堅挺,但從去年初股市反彈以來,長榮的表現倒是比老對手迅猛許多;整體來說,馬士基過去20年未還原權息的股價漲幅約為119%,落後長榮的156%。(延伸閱讀:台積電、長榮、鴻海飆漲啟示錄:高點當然可以進場,但用好價位買好公司才會大賺)
馬士基也認為,從去年中開始的「航海王之亂」,恐怕很難立刻中止。華爾街日報報導,馬士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業務資深副總裁Robbert van Trooijen受訪時,說了一句十分令人玩味的話:「我們對眼下的供應情況很滿意。」他表示,目前遠洋航運業的閒置運力只有1.5%。相較2009年初、金融海嘯時閒置運力多達11%,加上客戶為了搶到櫃位,可能向不同托運商重複下訂單,貨櫃運輸報價瘋狂上漲也是理所當然。好在,現在還不是最貴的時候。(延伸閱讀:「貨都出不去,還談什麼GDP!」斷鏈、掉單、塞港…推升航運股史上最瘋漲勢)
然而,因為全球新船訂單正處於歷史最低水位,一艘貨櫃輪不可能在數周內造好,遠洋貨櫃運輸航線的供給量自然沒有增加空間。Robbert van Trooijen表示,馬士基近期也沒打算大舉訂造新船,他們的目標是專注打通物流瓶頸,擴大服務領域,優化貨物在陸海之間轉運的速度。例如該公司在拉丁美洲的陸運比不上其他地區發達,為了發展此地區物流業務,他們將採取內部經營擴張和收購並進的策略。
最後,有個馬士基並未張揚的重要訊號,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去年11月馬士基宣布上市多年來第一次庫藏股,預計執行15個月,買回總值100億丹麥克朗(約16億美元)股票。以時機來看,這次庫藏股形同為公司派強力看好的重要信號,也為股價吹響進攻號角。如果長榮在回檔之後,接下來也使出庫藏股,相信對市場的意義將不言可喻!與其擔憂長榮後市會不會繼續下跌,類似的動作,才是投資人必須注意的重點。(延伸閱讀:航運股紛紛「翻船」,這次散戶又被套在山頂了?)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以原價3折之全球最低優惠價,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