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獲利出場,還是續當航海王? 長榮、陽明、萬海股價狂飆,法人:下船關鍵看這兩點

2020-12-31 21:24

? 人氣

大航海時代來臨,投資人可以從「供給大增」「需求大減」兩點來判斷,只要符合其一,就可能出現貨櫃航運景氣反轉。(資料照,林瑞慶攝)

大航海時代來臨,投資人可以從「供給大增」「需求大減」兩點來判斷,只要符合其一,就可能出現貨櫃航運景氣反轉。(資料照,林瑞慶攝)

大航海時代來臨!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隨著全球運價上漲,股價也跟著飆漲,今天(31日)台股封關,收在14732點,創下新高紀錄,而陽明收在29.25元,上漲6.36%;長榮收40.7元,上漲6.54%;萬海收在52.9元,上漲5.59%。長榮成交量44.6萬張台股排名第二,陽明就算被列為警示股,成交量也排名第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航運類股表現強勢,短線漲多同時爆大量,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昨(30日)就在媒體上提醒投資人,若手中已有持股建議續抱,但若是空手者,因為短線正偏離偏高,建議不要一味追高。

股價不斷上漲,手中有船票的投資人,心中難免慌張,什麼時候該獲利出場,又或者該繼續待在船上當航海王。法人提出,投資人在看貨櫃航運業,可以從「供給大增」、「需求大減」兩點來判斷,只要符合其一,就可能出現景氣反轉。

從供給面來看,目前缺櫃、缺船的情況尚未解決,因此短時間內,供給大增的機率不高。貨櫃製造相對容易,真正的問題在於「船不夠用」,根據CLARKSON在12月16日的統計來看,2020年1至11月全球交船量比訂船量多出226,497 TEU(20呎標準貨櫃),累計新船訂單量持續下滑,全球新增貨櫃船運力受限。

此外,因海事組織IMO預計在2023年實施全球海運產業的二氧化碳減排規定,新船要改用環保能源及引擎,因此,航商2020年所下的新船訂單,多數都要在2023年後才會下水。

通常,在考量效率及成本時,航商多數偏好打造新船,會買二手船,就是顯示缺船問題趨嚴。法國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就指出,在市場缺乏貨櫃船的狀況下,有些航運公司已經開始使用多用途船,甚至用於投入遠洋線航運。萬海就擬以3.6億美元增購二手船;陽明董事長鄭貞茂也表示,可購入現成適合的船。

法人指出,要明白貨櫃航運業本身其實沒有進行製造或銷售任何產品,僅是替全球所有產業運送商品。投資人在判斷貨櫃航運需求下滑時,要觀察有哪些產業正在衰退,而導致貨櫃航運需求下滑,以及全球景氣是否即將蕭條,如全球股市即將崩盤等因素,來判斷下船時機點是否已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喬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