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毛三到四」!電動車百兆商機噴發,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2021-02-01 07:50

? 人氣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分析,台灣科技業有機會兵分三路搶下電動車大餅,「第一是台灣科技業擅長的馬達控制器、模組,以及電源轉換器、逆變器等;第二則是包含晶片、鏡頭、模組的感測系統;最後是台灣較缺少的底盤,或是控制數位訊號轉機械動作系統(Drive By wire)。」至於汽車電子部分,他說,「車內娛樂系統其實就是傳統電腦、面板的延伸,這部分,台灣廠商就更沒有問題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兵分三路進軍 老牌五哥、小新創都可望分一杯羹

根據闕志克的分析邏輯,可將目前科技業進軍電動車分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像台達電、國巨等以零組件出發,卡位電動車商機的老牌電子業者。隨著汽車轉型為「高電壓、高電流」的電動車,以動力系統取代內燃機後,電源供應器、被動元件的使用量都將倍數成長,這是台廠分一杯羹的大好機會。

第二類是從消費電子產品代工轉做電動車次系統組裝的電子代工廠,如和碩、廣達等老牌五哥。和碩除了手上握有特斯拉中控ECU(控制器)、家用充電樁的代工訂單外,據了解,和碩也已經是豐田、奧迪等傳統車廠的車載平板代工廠。

第三類則是在電動車產業秩序尚未明朗之時,與電動車產業一起成長殺出重圍的新創公司,不少家都打入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中國電動車供應鏈,代表性業者為歐特明電子、為昇科技、科絡達等。

面對電動車的大航海時代,童子賢說得好,台灣資通訊產業是「有可勝之機,無必勝之道」,電動車產業的滲透率僅3.9%,倘若以豐田汽車打算2050年全面推出電動車作為一個時間標記,還有30年光景可以逐浪前行,勝負還在未定之天。接下來,就看業者是否化過去經驗為優勢,在電動車產業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大陸了。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