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何清漣出版《中國的陷阱》一書,為當代華文對於現實中國的研究樹起了一個里程碑。今天,何清漣、程曉農伉儷雙劍合璧推出本書,作者與出版者都期許其作為《中國的陷阱》的續篇,20年後再度系統、深入地呈現和分析中國的政治經濟圖景,對於釐清圍繞中國複雜的現狀而在認識上出現的種種模糊、迷惑和困擾,毫無疑義是非常有價值的。
中國30年來的發展,在挑戰人們的認識和理解能力;這種挑戰力度之大,以至於不斷有人感嘆,是不是人類過往認識社會政治經濟現象的深厚思想積累,都有嚴重的問題,乃至不能解釋,這樣一種以踐踏公民權利、當權者高度腐敗、貧富分化趨於極端、生態環境代價奇高為特點的發展模式,卻取得了繁榮並至少已經維持了幾10年。面對這種挑戰,有人選擇否認中國發展所產生的上述負面效果,致力於美化、歌頌和推銷所謂「中國模式」;有人不免輕忽這種發展模式的現實存在,從願望出發而斷言這種模式已經失敗——可是,「失敗」是在什麼意義上呢?看不到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的存在,與一個每日每時都在壓榨和壓迫民眾的強權政治體系的現實作為,難道就可以解決現實中國的種種嚴重問題嗎?
很明顯,何清漣、程曉農此書,不屬於以上兩種思路的任何一種,而是從對於現實的實證研究出發,進一步提昇到概念分析層面,形成對於複雜現實的思想解釋,並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判斷。不用說,我是讚賞這種研究方法的。當然,我對於現實的解讀和判斷在很多地方和本書有不同看法,但是,對於誠懇的思考者來說,這些不同都是可以討論的,並且惟有這樣的不同和討論,才能促進和提高我們對於這同一個現實(在這裡,就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現狀)的認識和理解。「君子和而不同」, 此是之謂也。推開來說,「同而和」,聽著很理想,其實扼殺思想生機;如果「同而不和」,恐怕就是因為私利的爭奪了。
清漣、曉農二位都是經濟學訓練出身,二位的研究向來都以資料豐富、紮實著稱。本書再次展現了這一特點。對於中國經濟各個面向的深入分析,在我看來,是本書最有價值的內容之一。中國經濟已經持續繁榮30餘年,繁榮本身的經濟邏輯是什麼?其經濟代價何在?這種繁榮能否持續?從貿易、投資、消費,到金融、股市、房地產,本書從多個最為重要的經濟向度對此做了獨具隻眼的分析。其中的諸多看法,在我看來,既接地氣,也有高度;更重要的是,在相關分析之中始終具有對於民眾福祉的深切道德關懷,而不是經濟學研究中,經常見到的那種以冷冰冰的數字來支撐單純物質主義價值觀的做法。